庭前果园飘香,楼边鱼游塘中,这绿野清新,充满诗情画意的农家小院便是古丈县罗依溪镇龙潭村杨明慧的家。2007年7月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党委会主任张春贤一行到湘西考察工作。走进龙潭村民杨明慧的家,眼前的一切让张春贤书记眉开眼笑,他不停地称道:我们湘西“屋里人”治家有方。
35岁的杨明慧,只有小学文化,言语也不多,但她的双眼透露出的却是精明干练。几年的功夫,她凭着“一口池、一栋屋、一栏猪、一园菜、一塘鱼”的“五个一”生态庭院经济模式,走上了致富路。
10多年前,杨明慧家徒四壁,靠种一亩多薄田维持生计。“穷则思变”,2000年,杨明慧效仿先富的村民开始了蔬菜种植,可辛辛苦苦一年下来,自己种植的蔬菜根本无法与人相比。但此次失败的教训并没有使她气馁,而是更激发了她潜在的动力。
第二年,杨明慧抓住龙潭村加快培育主导产业的机遇,虚心地向种菜种茶发家致富的姐妹学习,并积极参加扶贫开发办、农业局、妇联等部门举办的农村实用科学技术培训班。在农技师的指导下,她对大棚蔬菜种植、茶叶的培管和制作也不再陌生,逐渐成了一名学科技用科技女能人。
茶、菜开发起来后,她又萌生了一个的新的致富思路,就是发展猪沼菜、猪沼鱼和猪沼树,走“养殖——沼气——种植”的庭院经济致富路,从而达到生态良性循环,农产品的无公害化。
杨明慧自家的后院有面积约100平方米的两个鱼塘和一块宽敞的平地,她把平地分砌成两个小猪舍,买来了鱼苗、种猪,开始了养鱼、养猪。在养鱼的过程中,她边实践边和村里的能人学习技能技术。她选择尝试了无公害养殖,无论是从水质、鱼药使用,还是在配合饮料安全限量等方面者严格按无公害食品标准进行,在摸索中实践,鱼产量也逐渐提高,在养猪的过程中,曾遇到过多次风险,一天,她去检查猪舍,却发现了小猪病恹恹的,她心一紧,连忙请来村里的兽医,因发现及时,才免去了一场病疫之劫。于是,她从村里的“青年农民科技书屋”借来牲猪疾病的预防、治疗和科学喂养等书籍,还多次主动去参加县妇联举办的“农村妇女科技培训班”,理论结合实践,她找出了一套经验,致使仔猪的开食期管理,由原来需要20多天的时间,减少到现在的7天,既缩短了仔猪的同栏期,又使正常的一头母猪年产两窝增加到三窝,仅此一项年收入增加了近万元。
就这样,一年四季寒来署往,杨明慧日夜操劳着,人累瘦了,手磨出了茧,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劝她休息休息,可她那颗不服输的倔强的心,又一次动了,说干就干,她开发了自家后坡的荒山8亩进行茶叶种植,遇到难题就虚心向镇农技师请教。通过配套间作宜茶的林木、花卉,改善茶园小气候;采取“春耕、夏锄、秋挖、冬培”等农业方法,加强花园四季管理,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同时用沼液喷施叶面肥,既省了化肥、农药的支出,又生产出受欢迎的无公害农产品,也解决粪便堆放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现在,后起之秀杨明慧已成为村里公认的种茶好手。
龙潭村濒临古丈县到城,省道S229线穿村而过,交通非常便利。明慧决心利用这一优势再次扩大大棚蔬菜和茶叶种植的规模。匆匆与丈夫商量后,明慧承包了一个大棚种植季节性强的蔬菜。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明慧多次去其他村民地里参观学习技术、找信息。通过学习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她掌握了一系列种植大棚蔬菜的技术,棚里蔬菜一年四季常有。蔬菜不仅质量好,而且上市早,每次进城销售,菜商总是一抢而光,种植大棚蔬菜很快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杨明慧的影响下,村里想种植大棚蔬菜村民也越来越多。向她学习种植技术的人也越来越多,不管自己多累、多忙,她都会耐心传授科技信息、技术知识。如今全村181多户,几乎家家种蔬菜,户户搞大棚,不仅蔬菜规模上去了,而且蔬菜品质好,也逐渐打出龙潭蔬菜的响名,在县菜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
现在,杨明慧是多业并举,统筹兼顾,各路进财。养猪储粪,沼气提供了燃烧原料,沼液成了浇菜、喂猪、养鱼的好饲料,又可以肥田,除低了成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循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杨明慧在“双学双比”活动中被古丈县妇联授予“双学双比先进个人”、“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