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县保障妇女儿童受教育权益的现状和对策
作者:临武县教育局、临武县妇联
发布时间:2009-07-16 10:38:04
目前,我县现有小学生30207人,初中生6103人,在园幼儿12611人。至2008年底,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达98.7%,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2%以内,适龄女童、少儿入学率明显提高。下面,我就临武县教育局近几年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湖南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湖南省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工作(以下简称两法两规划),向各位领导作个汇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组织领导,实施“两法两规划”组织网络不断健全
为全面贯彻落实“两法两规划”,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召开相关会议,明确了由基教股、政工股、教研室等股室具体牵头组织实施。每年年初都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针对教育系统的工作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推进了“两法两规划”的顺利实施。各学校也都能积极行动起来,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步骤、措施,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抓学习宣传,实施“两法两规划”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为提高全社会对实施“两法两规划”重要性的认识,我们按照立足学校、面向家庭、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狠抓了学习宣传教育和培训。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全系统干部、教职工的法律意识。为广泛深入地学习,我们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演讲比赛、知识抢答赛等活动,增强了广大职工对“两法两规划”的深入理解。二是通过广播电视、板报标语、文艺汇演、家长学校以及家访等形式广泛宣传“两法两规划”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和目的宗旨。三是积极参与部门联动,拓宽宣传渠道。如我们教育系统积极参与县妇联主办的“和美家庭”的评比活动,促进了“两法两规划”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每年与计生部门一道出动宣传车,下乡、进村、入户,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着力提高广大群众对“两法两规划”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营造尊重妇女、保护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每年“三·八”妇女节和“六·一”儿童节期间,全县各校围绕“两法两规划”的宣传教育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意识。
(三)抓机制创新,实施“两法两规划”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
为确保贯彻“两法两规划”落到实处,我县教育系统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贯彻实施“两法两规划”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一是建立了目标管理制度。我局对贯彻落实“两法两规划”工作进行了细化、量化,并结合学校日常规范管理,严格加以督导评估。县政府督导室定期组织检查,及时通报各校落实情况,促进了各项工作平衡推进。二是建立了联络员制度。各校明确一名副职主管妇女儿童工作,一名教师为联络员,形成了一支稳定的联络员队伍,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听取各校情况汇报,及时准确掌握工作动态。三是坚持把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纳入了校级干部管理体系,明确规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女干部,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女教师得到了提拔、重用。目前,在职校长、副校长岗位上,女干部有13名,占全县校级领导干部近四分之一的职数。四是制定了帮扶资助制度。全面开展了帮扶孤儿贫困生工作。我县每学期为孤儿、贫困中小学生发放生活费,近三年共为1456名孤儿发放生活费86万余元,同时资助了126名贫困女生完成高中学业和上大学深造。特别是根据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政策规定》,县教育局对农村“纯二女户”、“独生子女户”给予了特别的优惠政策,优先帮扶、资助,为全县妇女儿童生存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抓各类教育,实施“两法两规划”的工作实效不断提升
在实施“两法两规划”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妇女儿童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一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通过开展民办幼儿园年检工作,查处无证幼儿园的违法办学行为,净化了办学环境。开展乡镇幼儿教育情况调研,促进了幼儿园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了全县整体办园水平。目前,我县现有公(民)办幼儿园36所,城区幼儿学前3年受教育率达98%,乡镇达70%。二是大力开展家庭教育。全县成立了44所家长学校,每校做到了有牌子、有场地、有师资。目前,我县成功创建了10所县级示范家长学校,2所市级示范家长学校,1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与县妇联一道邀请专家、教授来临讲学11场次,有力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水平。三是全面巩固义务教育。为努力抓好适龄儿童和少年的普及教育,强化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进一步实施了“双向三线”控辍保学责任制。各乡镇、学校坚持“以法督学、以情劝学、以资助学”的原则进村入户进行劝学。严格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教科书费和学杂费,发放了寄宿生补助费。认真抓好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工作,让进城务工就业人员的子女与城市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义务教育。同时,加大教育投入,强化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推进教育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通过一系统举措,有效保障了适龄学童受教育的权利。四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充分利用职教中心、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妇女职业教育和培训。我县以县职业中专为龙头,依托楚才电脑培训学校、乡镇农校、跨世纪培训工程等,大力普及科技知识,重视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培训,引导农村妇女学科技、用科技,提高下岗女职工再就业的新技能培训和再就业能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五是大力加强农村留守孩子教育。为加强对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我们积极探索解决农村留守孩子问题的新途径,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各种活动。其一,建立了留守孩子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各校通过调查摸底,建立了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学校指定专人负责建档及管理工作。其二,建立了对留守学生的结对帮扶制度。大多数学校较好地建立了“一对一”“一对几”的结对帮扶机制,随时掌握留守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及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对走读的孩子,结对的教师做到了定期家访,及时反馈孩子在校期间的情况,会同学生的其他监护人共同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其三,建立了关爱留守学生的应急机制。各校建立完善了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孩子在校期间如遇突发事件,能依法迅速采取适当的救助处理措施,并立即与委托监护人及家长联系。同时,我们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要求各校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切实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导和训练,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在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做到因材施教,让留守孩子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此外,我们还注重加强与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强化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彻底根治“黄、赌、毒”等对孩子的污染。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几年来,我们在贯彻落实“两法两规划”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规定和要求,也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存在误区。一些家长疏于教育,过份溺爱、放纵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致使部分未成年人缺乏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二是留守儿童教育还存在薄弱环节。目前,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较多,教育部门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仍然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难以取得明显实效。三是受封建传统观念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一些家长在送孩子读书上,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或者在未完成义务教育学业的情况下,让孩子辍学务工。四是农村幼儿教育办学条件还有待提高,学前教育率和教育质量还较低,距离“两规划”确定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下一步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大力宣传,营造全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两法两规划”的强大合力;二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改造条件,创造城乡妇女儿童均衡接受教育的良好环境;三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方法,提高城乡妇女儿童全面接受教育的质效;四是进一步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提升维护城乡妇女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工作水平。
2009-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