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公仆”变味
作者:岳阳县妇联:何燕花      发布时间:2009-07-10 15:51:28

 




 


谨防“公仆”变味



 


什么是“公仆”?“公”者,众也;“仆”者,奴也。“公仆”就是“为公众服务的人”,现泛指党政部门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



 


党和政府历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然而,公仆形象却因为某些公仆的行为而黯然失色。一是“公仆”变成“私仆”。不是为公众服务,而是为上司张罗家事、捉刀代笔、歌功颂德,甚至为上司寻欢作乐充当警卫。他们认为只要把上司伺候舒服了,便能要名有名,要利有利,而且立竿见影。 二是“公仆”变成“情仆”。一些“公仆”一旦重任在身、大权在握后,就会 父子室夫妻科,外甥打水舅舅喝。孙子开车爷爷坐,亲家办公桌对桌。撒下一条裙情带,肥水流满一口锅为人民服务蜕变成了为亲人服务、“为朋友服务”、甚至是“为情人服务”。三是“公仆”变成“供仆”。“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当官不收钱,退休没本钱”。这是江西一位姓丁的贪官的实话实说。这类“公仆”白“收”起家,勤“捞”致富,先天下之“有”而有,经常下基层检查“宴”收,每日参加“肠胃”扩大会,老百姓称之谓“酒精”考验的人民“供”仆。        



 


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公仆意识淡化,主仆位置颠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权钱交易等问题一再发生,已严重影响党风、政风以及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的性质和前途命运,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人民公仆”不仅仅是一种称谓,更是一种责任和要求,我们要谨防人民“公仆”变成“私仆”、“情仆”、“供仆”。



 


一要加强“新三观”教育。“新三观”即“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比之以前的“三观”,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或“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更具体,更微观,更有现实针对性。“新三观”教育,实质属于廉政文化建设的范畴。“制度让想犯错的人犯不了错,文化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文化是制度运行的基础。要广泛开展“新三观”教育,让“公仆”们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领导,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树立起“人民至上”的公仆理念。



 


二要完善用人机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公仆”的变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要坚持,但更应积极探索建立“以群众为提名主体、以群众测评为基本方式、以群众意愿为决定依据、根据群众测评结果确定考察人选”的公推公选机制,并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方式。因为够不够“公仆”的资格,只有群众才有资格评价,只有群众才能正确的评价,也只有群众才能推出真正的“公仆”。



 


三要加大惩处力度。教育不是万能的,感化只适用于良知者。近年来,公仆“变异”,腐败现象“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这与执法不严、惩处不力有很大关系。依法惩处作为反腐败最后一道防线必不可少,无法替代。要增强公仆意识,对腐败行为得露头就打,从严执法,强化法纪的震撼力,增加腐败的成本,使其在经济上倾家荡产,在政治上一败涂地。从而使党员干部不得不将全部心思倾注到百姓身上,争做合格的人民公仆。



 


(何燕花)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