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结合打造“世界旅游精品”开展禁毒人民战争,落实“无毒社区”创建的各项工作措施,推进“无毒害绿色景区”建设,实现了吸毒人数“零增长”和“无贩毒、无种毒、无制毒”的工作目标,很好地维护了景区形象和声誉。
一、抓机制建设,以考促建,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在区委、区政府的有力领导下,禁毒各项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工作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充分调动起了领导层、骨干层、专业队伍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创建责任得到了落实,也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区禁毒委与综治委合署办公,为了确保“无毒社区”创建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紧紧抓住社区、街道、乡镇、区直单位及驻武各单位,进一步理顺组织领导、经费保障、宣传教育、戒毒帮教、打击查禁等五个环节的关系,对预防教育、落实帮教、禁吸戒毒、社区阵地等四项措施进行分解量化和考评,出台了《武陵源区禁毒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制》、《禁毒工作奖惩办法》、《武陵源区“无毒社区”创建工作考评细则》等文件,每半年开展一次“无毒社区”创建工作考评排名,并将考评结果纳入综治年度考核。确立了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创建活动工作网络,运用考评手段不断延伸、完善网络功能,有力地推动了创建活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索溪峪镇、军地坪街道办事处在创建工作中点线面结合,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和功能辐射作用,促进了全区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得到省、市、区各级禁毒委的肯定。
二、抓动态控制,以管促戒,构筑良性运转的管控体系
一是实行毒情排查动态分析。2007年起,区禁毒委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毒情大排查工作。各成员单位反复开展毒情排查和分析,全面澄清掌握了全区吸毒人员底数63人,涉毒违法犯罪人员底数50人,2家单位流通和使用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易制毒化学品品数品种品规,全区易涉毒行业、场所、部位21处,没有发现被用于滥用的毒品种类。对以上数据全部实行如实登记,按标准录入上网,及时更新信息,实施动态控制。二是实行“五位一体”动态帮教。对吸毒人员全部落实了由派出所民警、街道社区干部、家庭成员、单位人员、亲朋好友组成的“五位一体”帮教措施,每季度对吸毒人员进行一次见面考察和尿样检测,防止复吸,对复吸人员及时收戒。由于武陵源吸毒人员70%以上不在区内活动,为确保不漏管失控,帮教人员因人而异、因人施教,保证了与吸毒人员有顺畅的联系渠道和见面方式,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能够与他们取得联系。现全区63名在册吸毒人员所有信息都录入到了全国禁毒信息系统,无一漏管。三是实行部门联合动态治理。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加强对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易制毒化学品的日常监管和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保证了不违规运输、存放和使用,确保了不流失、不滥用。加强对农村林地巡查,确保了多年来禁种铲毒“零种植”和“零产量”目标。加强对易涉毒行业、场所、部位的检查,压缩涉毒人员活动空间和活动机会,实现了吸毒人数“零增长”和“无贩毒、无种毒、无制毒”的工作目标。四是实行全民教育动态宣传。在街道、景区各视屏广告每天滚动播放禁毒宣传片和警示语;各娱乐场所每天必须播放一次10分钟的禁毒宣传短片,视屏随时滚动显现警示语;本地电视台每天在广告时段播放禁毒宣传标语;本地政务网首页设禁毒专栏;每年在各个学校开展一次“展览进校”、“签名拒毒”活动和禁毒讲座;每年“6.26”禁毒日发表一次区领导电视讲话,组织一次禁毒志愿者宣誓活动,设立禁毒宣传流动站,组织禁毒文艺巡演,娱乐场所和电视台播放一部禁毒文艺片并宣传本地禁毒成果10分钟,发放宣传资料及光碟2000份(张),在各单位、乡镇、村居、小区等179处宣传(公示)栏更新一次禁毒宣传内容。禁毒宣传在武陵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人民群众对禁毒宣传及禁毒工作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三、抓打击工作,以打促防,拉开露头就抓的查禁大网
公安机关在“无毒社区”创建工作中承担着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搜集涉毒情报信息等方面的重要职责,是创建“无毒社区”的主力军。一是坚持对零包贩毒露头就打。公安分局禁毒部门加大打击零包贩毒力度,力求斩断通往景区的毒源通道。两年来,禁毒部门以“打团伙,抓毒枭,缴毒品,追毒资,断毒源”为主攻方向,广辟情报信息来源,强化缉毒破案措施,始终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打掉了在武陵源活动的零包贩毒团伙4个,逮捕移诉13人,缴获海洛因毒品138.4克。武陵源已杜绝毒品交易活动半年多。二是坚持对吸毒人员发现就戒。吸毒人员无固定处所,行踪不定,关系复杂。各派出所对有吸毒史的人员及有吸毒嫌疑的人员进行了广泛布控,推行有奖举报,在全区布下了千千万万双眼睛紧盯吸毒违法活动,一旦发现坚决收戒。基层干部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帮教组织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人民群众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发现有吸毒嫌疑人员随时与基层民警取得联系,反映情况。两年来,全区共群众举报查获吸毒人员37人,治安拘留12人,强制隔离戒毒12人劳教13人。三是对涉毒场所查获就治。坚持查禁与管理双管齐下,落实业主责任制和循案倒查制。由公安分局牵头,工商、文化、税务、消防、旅游等成员单位参加,组成区巡查组,对全区11家歌厅等娱乐场所进行明察暗访。2008年1月,巡查组在天子街一KTV包厢现场查获17名吸食摇头丸等新型毒品人员,缴获K粉等新型毒品3克。事后,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对这家歌厅实施最严厉的综合整治,使业主和从业人员受到了刻骨铭心的教育。针对吸毒人员在旅馆内开房吸毒的情况,各成员单位根据公安机关认定的事实依法对旅馆业进行责任倒查,行政处罚4人,停业整顿2家,吊销证照1家。此举在娱乐业和旅馆业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群体性吸毒现象在武陵源得以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