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四个优先” 强化“四项保障” 花垣教育强县建设再上新台阶
作者:花垣县妇联
发布时间:2009-07-02 09:35:24
连日来,花垣县教育事业捷报频传:最后一栋干打垒学校———麻栗场镇沙科村小学正式拆建。花垣小学、花垣二中被省教育厅等4个部门授予“湖南科学发展百强”。全县小学、初中阶段入学率分别提高到100%和103.26%。今年高考,全县一本、二本上线人数达241名,比去年提高35%。据了解,近年来,该县实行教育倾斜政策,通过落实“四个优先”,强化“四项保障”,推动教育强县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教育大计优先决策,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政策保障。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高中阶段教育扶持奖励暂行规定》、《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等10多个文件,切实加大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结合县情,制定并落实免费义务教育、资助贫困生、完善教育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8个方面的具体措施,确保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同时,建立扶贫助学长效机制,力促教育公平。2005年以来,该县东锰集团等8户企业和社会各界累计为建校助学捐资达3000多万元;2007年起,县内三立集团等16户企业每年出资126万元,对口救助15所学校的1700多名贫困生;成立县教育基金会,并由县财政注资200万元,现已募集社会各界善款700多万元。
教育经费优先投入,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财力保障。近几年,该县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预算经费逐年增加和教育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比例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并将上级转移支付的30%和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教育。由县财政埋单,对残疾儿童和孤儿实行免费入学、免费食宿;对农村贫困寄宿生每人每学年补贴200元,其他农村寄宿生每人每学年补贴50元;从去年起,将村(片)小、乡镇中心完小及中学教师人均月补贴分别提高到240元和160元,为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每人每月发补贴80元,并对全县教师实行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从今年起,全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住宿费,并将校方责任保险费纳入财政预算。
教育项目优先实施,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基础保障。本着“宁可放缓其他重点工程,也要确保教育项目先上”的指导思想,200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支持教育系统排除中小学危房8000多平方米,添置教育教学设施6万余台(件);完成义教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106个,农村远程教育项目25个,合格学校建设13所;由县财政配套投入1324万元,建成农村教师公转住房469套。从去年起,县财政每年至少安排200万元,用于配套、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设施。今年,县里投入800万元,用于县幼儿园搬迁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安排1000万元,对县第二小学和县民族中学进行改扩建;安排890万元,落实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
教育改革优先落实,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机制保障。花垣强化“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着力健全控辍保学、县领导联系学校、县直部门支教、县“四大家”定期议教等机制。同时,建立“内培、新招、外引”相结合的教育人才优化机制。2005年以来,该县组织教师培训8000多人次,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530多人;面向全国聘请157位骨干教师和录用65名师范类优秀大学生任教,使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100%、99.14%、96%。为激励教师队伍爱岗敬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他们还推行校长及教师聘任制和岗位目标末位淘汰制,并从2006年起,由县财政每年出资100万元,对优秀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品学兼优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教育大计优先决策,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政策保障。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高中阶段教育扶持奖励暂行规定》、《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等10多个文件,切实加大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结合县情,制定并落实免费义务教育、资助贫困生、完善教育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8个方面的具体措施,确保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同时,建立扶贫助学长效机制,力促教育公平。2005年以来,该县东锰集团等8户企业和社会各界累计为建校助学捐资达3000多万元;2007年起,县内三立集团等16户企业每年出资126万元,对口救助15所学校的1700多名贫困生;成立县教育基金会,并由县财政注资200万元,现已募集社会各界善款700多万元。
教育经费优先投入,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财力保障。近几年,该县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预算经费逐年增加和教育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比例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并将上级转移支付的30%和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教育。由县财政埋单,对残疾儿童和孤儿实行免费入学、免费食宿;对农村贫困寄宿生每人每学年补贴200元,其他农村寄宿生每人每学年补贴50元;从去年起,将村(片)小、乡镇中心完小及中学教师人均月补贴分别提高到240元和160元,为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每人每月发补贴80元,并对全县教师实行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从今年起,全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住宿费,并将校方责任保险费纳入财政预算。
教育项目优先实施,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基础保障。本着“宁可放缓其他重点工程,也要确保教育项目先上”的指导思想,200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支持教育系统排除中小学危房8000多平方米,添置教育教学设施6万余台(件);完成义教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106个,农村远程教育项目25个,合格学校建设13所;由县财政配套投入1324万元,建成农村教师公转住房469套。从去年起,县财政每年至少安排200万元,用于配套、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设施。今年,县里投入800万元,用于县幼儿园搬迁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安排1000万元,对县第二小学和县民族中学进行改扩建;安排890万元,落实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
教育改革优先落实,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机制保障。花垣强化“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着力健全控辍保学、县领导联系学校、县直部门支教、县“四大家”定期议教等机制。同时,建立“内培、新招、外引”相结合的教育人才优化机制。2005年以来,该县组织教师培训8000多人次,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530多人;面向全国聘请157位骨干教师和录用65名师范类优秀大学生任教,使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100%、99.14%、96%。为激励教师队伍爱岗敬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他们还推行校长及教师聘任制和岗位目标末位淘汰制,并从2006年起,由县财政每年出资100万元,对优秀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品学兼优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