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衡阳的劳动者:黄绵来“精彩”女支书
作者:衡阳市妇联办公室荐      发布时间:2009-06-19 15:39:38

她是整个镇唯一的女村支书,干起事来,不差男同志分毫。


  她至今没有后悔,只为村民们的信任,她放弃年收入5、6万的生意、安逸的生活,走家串户,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的爱戴,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生活多彩起来。在她任期的十年里,全村人均收入翻了两番。村部大楼盖了起来,健身设施建了起来,公路也修到了家门口……


  她就是珠晖区东阳渡镇曙光村村支部书记黄绵来,今年47岁的她谈起村里的建设还满腔激情。2008年她被评为衡阳市劳动模范,作为一个农民劳模,她身感任重道远,因为在她心中村里还有一个宏伟蓝图……


村选两次投票,她“赶鸭子上架”


  黄绵来依稀还记得当时担任村支书那个激动的场景: 1998年,作为女同志的黄绵来当上村支书着实让其他参选者尴尬了一把。


  1990年以前,黄绵来在东阳渡镇街上经商,年收入可达几万元,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身处镇上的她时刻牵挂着村里的发展,那时的曙光村,人心涣散,由于村干部不齐心,群众意见极大,在改选的几届中,没有一届村支书能“掌舵”连任,村里的发展也是举步不前。


  1990年,在许多村民的劝说下,黄绵来回到曙光村当起了“村干部”——妇女主任。面对群众对村干部的意见,她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她仔细分析了百姓的心理,从自己的工作做起,树立了典范。在黄绵来任妇女主任期间,她走家串户、深入百姓,与村民们谈心,为村民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她的工作也得到了支持,计划生育工作每年100%落实到位。


  1998年,曙光村选举的现场,黄绵来得到村民“能做事”的评价而被推到了“前台”。30多人参选村干部,最后计票时着实让大伙惊了一场,只有黄绵来一人票数过半,村支书的头衔非她莫属。其他参选人员也尴尬了,整个东阳渡镇的所有行政村压根就没有女同志当支书,更何况曙光村。“那个时候镇里找到我谈话,说村民相信我,就试试看吧,但我还是推辞了……”谈起这段岁月,黄绵来记忆犹新。她自认为当时没有经验,怕“误”了村民们的信任。


  事情远远没有想象中的容易过去。因为黄绵来的“推辞”,村委会的选举“流产”了,不得不举行第二次民主投票。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票数过半的还是黄绵来一人。镇里也下了“命令”:先干一年试试!至此,黄绵来“赶鸭子上架”,接过了曙光村支部书记的大印。


十年磨一剑,为村民她无怨无悔


  1998年,黄绵来初上任时就遇上了“拦路虎”:曙光村当时的经济可谓一穷二白,各项工作落在全镇的后面;由于前几任村委会的“积弊”,村民对村委持观望态度,对于黄绵来这个“女子”当家,不少村民甚至老干部更是将信将疑。黄绵来也矛盾了,能干些什么呢?


  更为糟糕的是,当时,村委连个办公的地方也没有,村民办事要跑到村干部家中去,两委开会也只有在村干部家中轮流进行,村里的一些事情要公告于村民,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处所。遇到开村民大会,不是到学校借教室,就是选择哪户村民门前开阔点的坪临时作为会场,这里站几个,那里蹲几个。村民办事“麻烦”不少,群众意见大。黄绵来深知,既然决定当村支书,就要为百姓干点实事。为了解决村部办公这一难题,她日思夜想,组织村两委成员多次商议,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群众意见,筹资兴建村部。她多方奔走,到相关单位争取,找村里出去的老板“讨要”、自己垫资等多方面的办法,筹到了14万元资金,在没有增加村民任何负担的前提下,用近一年的时间兴建了一栋两层、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的村部,结束了建村几十年来无村部的历史。


  决定放开了手干,黄绵来就没有停止。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她又筹资1.8万元,建成了村民文化娱乐室。之后,她又带领村两委为全村300多名育龄妇女建起了一栋两层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的计生服务室。从省里争取资金15万元、社会争取资金5万元对曙光小学进行了全面改造,使附近两个村200多名学生的学习环境明显改善。就这样,一件又一件的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群众看到了村两委干实事的决心,也对“女子”当家增添了信心。


  村部建起来了,经济发展才是村里的长远之道。黄绵来认真对村民们的思想进行了“摸底”,了解了村民致富的瓶颈,迅速着手村里的经济建设。在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下,她号召全村竭力开荒造林900多亩,到现在全村已经消灭了宜林荒山。2001年冬,她又组织群众利用三个月时间修通长达6公里的村道,基本实现了组组户户通公路,结束了村民行路难与外界联系难的历史。在通村公路工程中,村自筹资金未能到位,为避免影响到工程进度,她还私人垫资5万元,确保了工程的按期如质完工。为解决农业干旱问题,2003年她组织村劳动力高标准兴修排水渠3000多米,完成土石方8000多方,从而一举解决了附近5个组约800亩耕地的灌溉问题,现在全村也已实现旱涝保收。


  曙光村人多地少,地理条件和水利条件较差,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面对这一“村情”,黄绵来认为:要想在别的地方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占领市场,就要想前人之所未想,干前人之所未干的事情。面对“村情”,她首先就想了两件事,发展农村养殖和劳动力向外输出。


  1999年,黄绵来首先找到了在外面做生意小有名气的陈小冬,鼓动他到村里来养猪,希望能带动村里周边农户的养殖规模。陈小冬“落户”曙光村后,村里无偿给他提供了30多亩土地,资金短缺,黄绵来就私人借款帮助他起步,就这样,现在陈小冬的农场发展到了年出栏生猪4000多头的规模,全村人在他的影响下已经发展到年出栏近2万头,单养殖方面人均每年就增收了2000多元。


  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黄绵来又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熟人,推荐本村年轻人到沿海较好的公司去打工,以前的村会计谢亮在她的介绍下现在已经创业有了自己的公司。


  黄绵来担任村支书以来,并非一帆风顺。2004年,为用土地带动村经济的发展,在黄绵来的带领下,当年 10月,曙光村争取到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落户到村里。但出乎黄绵来“意料”的是,“有地就能招商”的梦没有得到实现,一下子村民们的非议不断,针对这种情形,黄绵来当即和其他村委成员商议,不能让百姓吃亏,于是村委3人自己承包,把租金交到组里。让黄绵来感到欣慰的是,目前,她承包的土地上种的油茶已经挂果。


  黄绵来“当政”曙光村的十年,曙光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7200元,比1998年的2546元增长了2倍多。而她自己,相比于原来镇上安逸的生活,每年少收入6万元,她没有后悔。村里发展了,百姓幸福了,黄绵来的脚步还没有停下来,下一步,她构思能否引进资金来曙光村办厂,能在家门口就帮助百姓就业,带动全村经济在上新的台阶。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