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之情诠释爱的港湾
作者:夏春媚      发布时间:2009-06-16 12:10:06

 


点滴之情诠释爱的港湾
———记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岩镇段玉珍一家
                    
在城步西岩镇,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夫妻恩爱、互相提携,他们尊老爱幼、热心助人,他们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他们就是西岩镇一居委会55岁的段玉珍夫妇一家。
“爱公婆才能温暖家”
段玉珍夫妇自结婚34年来相敬如宾,非常恩爱,孝敬公婆,在家中抢挑重担、任劳任怨。她上有婆婆和公公,都是76岁高龄的老人,下有儿子、孙女,爱人唐忠诚在毗邻的威溪乡人民政府工作,还有一个领养的小女儿在读高中。她本人自己经营一片占地8亩的果园,四世同堂的一家子很是幸福。
然而,困难和挫折并不会因为是幸福的家庭而不光顾,相反,有时幸福家庭的挫折和困难还比一般家庭要多,只是他们更能互相体谅、互相关心、共度难关。回首过去的日日夜夜,段玉珍感慨万千,丈夫是一名乡镇干部,并且在离家20公里的外乡工作,很少顾家,三个孩子都要上学,当时公婆身体又不太好需要人照顾。对这样一个家庭,作为儿媳的段玉珍,三十四年来,却以无私的胸怀,义不容辞地把全家的重担扛在了自己的肩上。她用爱播种着欢乐,用理解化解着矛盾,使家庭生活始终置于安祥欢乐的气氛之中。
全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丈夫一个人微薄的工资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贴补家用,从1980年起,段玉珍就开始成批的养猪,家务劳动变得更为繁重,照顾好儿女上学,扶持有病的公婆就医问药,一天下来脚打后脑勺,累得全身都动不了。丈夫看她这么辛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然而心有余而力不足,丈夫每次回来帮着里外忙活,但这毕竟是有限的,大多都是由段玉珍自己操办。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公婆体弱多病,心情烦躁,时不时对儿女对媳妇发脾气、发牢骚,有些行为甚至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面对这些,段玉珍更是无微不至地体贴二老,这些年别说吵嘴,连脸都没红过一次。2007年春天,段玉珍的婆婆患了严重的椎肩旁突出,导致下肢瘫痪,她和爱人带老人到南宁市医院做了“牵引”手术。手术后老人说手术费用要其它两个儿子一起分担时,桂英说:“妈,我与忠诚现在的经济条件能负担起,您与爹为我们辛苦操劳,这点算不了什么。”在老人生病期间,她为老人洗脸、梳头、洗脚,她坚持每天给老人进行三次按摩,精心服侍了老人整整3个月,使老人疾病得到缓解。为了让公婆感到家庭的温馨,每适节假日就把临近的亲戚请到家里聚一聚,段玉珍无微不至的照顾公婆,换来了二老的理解与信任,二老以激动而欣慰的心情逢人便说“儿媳就像自己的亲生闺女,我儿能找到这样一个好媳妇,真是我们一家的福气!”有人说她,用三十多年的辛苦就落个“好媳妇”、“好儿媳”这个的名声多不值得!但段玉珍却不这么认为,她说:“在工作和生活中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都会产生心烦、苦闷,但是一想起爱我的丈夫、儿女的未来,二老的幸福、家庭的和睦,这些苦涩与烦恼就烟消云散了,我认为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是我的责任和义务,虽然累点苦点,能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我感到很欣慰,爱公婆才能温暖家。”
“言行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段玉珍与丈夫生有三个儿女,领养一个小女孩,为了儿女们的健康成长,段玉珍很注意自己的言行,总是尽力地做好家庭农活和照顾好公婆,用自己的勤劳、善良、纯朴感染着儿女的同时,她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性格特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每个孩子。她说:“言行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首先要做到。”大儿子红军小时候很调皮,一次,6岁的红军竟到邻居家的水缸里洗澡,当段玉珍知道后,她并没有打骂孩子,而是让他与自己到商店给邻居重新买了一个新的水缸,让红军自己提桶打水,自己担水,直到把水缸灌满水为止,用行动来教育孩子。现在儿女们长大成人后,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成为骨干,大儿子红军在解放军工程大学毕业后就业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军区,大儿媳在广西自治区区政府上班,二儿子正军湖南中医学院毕业后和二儿媳开了一家医疗门诊当个体医生,女儿叶军在广东省华湿漆秋集团担任人事主管。
段玉珍一家在生活中经常帮助邻居及他人解决困难。在2003年抗“非典”时期,段玉珍二儿子唐正军的医疗诊所里,她与她的家人同在诊所值班。为了治好病人的病情,防止有疫病的发生和蔓延,只要有个疑似病人,段玉珍在没有穿防护服时就带着病人到镇人民医院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别人说:“玉珍,你怎么不害怕呢?”段玉珍说:“人家病了来我家诊所,我们要为别人生命安全负责呀!”居委会的居民群众看到段玉珍一家为了病人的利益不分白天黑夜的劳碌,有不少人感慨称赞地说:“她们一家真是好人!”
段玉珍的父亲是个部队转业的老中医,她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会一些偏方技术,她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三十年来经她救治好的困难患者少说也有近百个,但她从来是分文不收。遇到不是当地的困难患者,段玉珍不仅留吃留住,临走时还要送给他人钱物,患者都感激涕零地说:“好人呀!你们家真是好人。”此时段玉珍总是轻轻地说:“没关系。”身教胜于言传。每当这个时候,儿子和儿媳们也像母亲那样热情地对待病人。同时,段玉珍一直关心邻里、关心公益事业,谁家要是遇到灾害,第一个捐款的准会是她。在西岩镇一居委会段玉珍被大家亲切地叫着“热心大妈”。小女儿旺军是在1991年被段玉珍从马路上捡回来的,当时,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女婴被遗弃在镇区马路边上,女婴脸上爬满了蚂蚁且被咬肿了,不知被哪位居民抱回家喂了牛奶见女婴气息十分微弱难以养活又抱回路边,段玉珍知道这件事后,见到遗弃的女婴十分可怜,她心痛极了,毅然地把孩子抱回家洗澡、换衣、喂牛奶、冶病等,并取名“旺军”,意为今后能健健旺旺地成长。现在的旺军,已经在段玉珍家茁壮成长成一个18岁落落大方、尊老爱幼、自理能力强的大姑娘了。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
高中毕业的段玉珍,对个人事业满怀信心。从1980年起,他就开始尝试发展庭院经济。1980年至1995年,段玉珍每年都要养60余头猪,分三次喂养,一次喂养20多头。在这十五年里,他凭着农村妇女的勤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她自己的聪明能干,学会了养猪的科学饲养方法、基本的疫病防治技术。1989年,全国的养猪业步入低谷,饲料成本高,猪肉市场不景气,她养的哪些猪又时常生病,刚从市场上买回的3个猪仔不到一个星期莫名地得病死掉,整个人一度陷入迷茫困惑之中,情绪非常低落。丈夫唐忠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自己又工作繁忙,事情千头万绪,但他还是千方百计地抽出时间安慰她、开导她、鼓励她,让她调整好情绪和心态。此时,公婆为了让儿子安心工作,媳妇安心搞好养猪业,主动承担其它家务,并每天风雨无阻到离家3里多的小学接送三个孙儿上学,解除了两人的后顾之忧。在丈夫和公婆的鼓励和支持下,段玉珍没有灰心气馁,她请来了兽医诊断生猪疾病是“流行性感冒”,如果不采取措施,此次养的二十头猪将会发生灭顶性的灾难,为了不让其它健康的生猪染上疾病,她将生猪隔离开,把猪圈进行消毒,并自己结合中草药慢慢地把生猪疾病治好,减少了因市场不景气而造成的因疾病引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家庭的鼎力支持,段玉珍渡过了此次价格市场和生猪疾病的难关,在以后的养猪业中更加努力,并带动了其他妇女大力发展养猪业,只要其他群众遇到困难有求于她,她都能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不止一次的说过“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富了才算富。”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出售小猪时,她总是先做好防疫后,再出售,而且价格也比较适中。对于家中困难的群众,她也伸出缓助之手,让百姓先领回家喂养,到生猪出栏的时候再付猪款。她不仅为全村农民讲解养猪知识,帮助他们购买种猪,并定期上门传授养猪技术,以及与正大饲料公司合作协议,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户购买仔猪及饲料、疫病防治、生猪育肥及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在段玉珍的示范带动下,西岩镇一居委会在当时发展规模养殖户46户,饲养长白猪及杜洛克良种猪2400头,全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了150元。她本人也于1990年被县人民政府评为“县劳动致富能手”,并在1991年修建了500多平米的三层楼住宅,成为了当地致富的带头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对生活品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段玉珍在1995年后经营水果生意时发现批发回来的水果不新鲜、既挣不到钱又辛苦,就想到自己何不到外引进一些好的水果品种苗子自己栽种呢?她将想法告诉丈夫,丈夫很高兴地赞成她,在丈夫唐忠诚的支持下,他们到长沙汇源果木有限公司买了100棵李子苗、300棵葡萄苗及5 O棵桃子苗,并承包了8亩农田,段玉珍的良种水果园于2001年正式开始耕耘,她们夫妻俩通过看资料、看光盘及向汇源公司请教学习科学规范化地种植,现果园事业蒸蒸日上,年纯收入达3万余元。近几年来,到段玉珍果园参观学习的人来自武冈、绥宁等外县及本县的人不下千数,她带动本村、邻村及外地近100户群众搞起经济种植业,无条件向他们传授种植技术,尽心竭力地为他们提供果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对于困难的群众,段玉珍免费为他们提供种苗,使12户困难户脱贫。
段玉珍一家待人热心、乐于助人、和和睦睦,提到这一家,人们总会伸出大拇指:“这样好的家庭,没的说!”
 
城步县西岩镇妇联
2009年6月15日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