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残疾妈妈将母爱播洒汶川
作者:王华 王芳凯
发布时间:2009-05-25 10:39:53
——记水口山金信公司肖琳两赴德阳护理震中心理障碍儿童
2008年7月10日上午,家住衡阳市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永宏村的金信公司职工肖琳收到了一份特别的邮件,深蓝的快递信封里,夹着一张远道而来的,由共青团成都市委颁发的《成都市“5·12”抗震救灾志愿者服务荣誉证书》。肖琳前几天还准备第三次赴地震灾区,第二次5000块钱盘缠都磨破嘴皮借来了,无奈自己的儿子发高烧持续不退,推迟了行程。
肖琳,一个残疾母亲,有先天性的视力障碍,一双眼睛只能看到一米开外的东西,还得借助一副酒瓶子似的眼镜。她仅仅依靠发放的300块钱的生活费,经济拮据得糊口度日,更何况还有嗷嗷待哺的一双儿女。前不久,经水口山企业报的王芳凯和邓学军两位记者深入采访,这个大义的举动才在十里铅都广为传开,笔者二度采访,深深为这位残疾母亲所感动和折服。
千里母爱,我瞒着告贷来了
“我5月12日下午,通过新闻频道了解到汶川大地震,好多学校都坍塌了,好多孤独无助的孩子掩埋在废墟里,我的心有一种撕裂和抽搐,一直看我一直泪流满面”,肖琳面对笔者,眼泪不由自主的出来了,用纸巾擦拭着。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天下母亲的悲悯情怀都是相同的,将心比心。接下来的几天,肖琳紧紧搂着自己的儿女,眼睛盯着电视的荧屏,寝实难安,当看到滚动播出募捐赈灾报道时,心里涌动着,我该为灾区做点什么了,萌生去千里之外的重灾区当志愿者的念头。肖琳悄悄跟家人商量,却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肖琳的丈夫嘟哝着:你去灾区救灾,谁来救我们的灾?丈夫何尝不心疼自己的妻子,一个弱视的女子,千里走单骑去震区当志愿者,如何放得下心呢?丈夫收集了一些汶川余震、道路中断、通讯瘫痪等资料,挖空心思想晓之以情打消肖琳去四川的念头。哪晓得,丈夫与家人越摆困难,越坚定了肖琳去灾区的念头。那里是一双双呆滞和渴慕母爱的目光,就像开裂的庄稼期盼知时节的好雨啊!
5月18日,当时跑运输的丈夫远在外地,肖琳把2岁的儿子送到外公家里。趁婆婆带女儿出去玩的空隙,肖琳带上两套换洗衣服和一个背包,毅然而带着牵挂,直奔四川上路了。就在5月16日,肖琳向亲朋好友以急需用钱为理由,好说歹说凑齐了3000块钱,还特意到常宁三中的移动公司,办了一张新的可全国漫游的手机卡。她去灾区的消息,除了自己的父亲,全家人毫不知情。“我在搭上去成都的火车上,愧疚的打了一个电话给了我父亲,哽咽着告诉他我去了四川灾区了,请求他暂时为我保密。”肖琳一字一顿,向笔者袒露自己的心里话,当时父亲听了,在电话里时间几乎凝固了,估计那头的父亲哭了,震惊于自己的女儿的大勇大义和果敢。
阳光母爱,殚精竭虑尽所能
5月19日晚上6时,经过20多个小时的辗转车程,肖琳终于到达成都。一下车,满目皆是支援灾区、维护秩序忙碌不停的警察和军人。“警察先生,我是湖南赶来的义务志愿者,请问哪里的灾情最严重?”心情迫切的肖琳恨不得插上一双翅膀,立马赶到抗震救灾的一线,多为灾民做点事情。向警察询问时,肖琳得知当时很多地方余震不断,十分危险,相对安全的德阳成了周边大批灾民的转移安置地,最需要的是志愿者的无私帮助。
在成都稍作休息,肖琳带上五瓶矿泉水、几包方便面和一些准备送给灾区孩子们的礼物,心急如焚地想去有志愿者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肖琳,四处打听去德阳的汽车。她拦住一辆从内蒙古赶来正往德阳运输救灾物资的货车。一听说是要去支援灾区的,司机二话没说就爽快让肖琳上了车。一路上,越深入灾区,越触目惊心,越心情沉重。窗外,房屋倒塌,混凝土的钢筋扭曲,橄榄绿身身透湿透湿,几乎没有一根干纱,奋身抢救在沿途的城镇、村庄、学校。来来往往的运输物资和伤员的车,奔流在还不时有塌方碎石滚落的道路上。
到了德阳后,肖琳来到一个灾民临时安置点,这里搭满了帐篷。心有余悸的灾民似乎还没有从灾难的阴影里走出来,一脸茫然和悲哀。在一处帐篷里,肖琳认识了一个6岁小女孩婷婷,比肖琳的女儿大一岁,这让肖琳顿生怜爱之心。婷婷的脸浮肿得厉害,因为压在废墟里一天后才被救援人员抢救出来的。婷婷的父母也在地震中受伤了,且伤势较为严重。此后的一个星期,肖琳专门照顾婷婷的饮食起居。婷婷一家人的生活所需,每天都由肖琳从救灾物资发放部门领来。婷婷起初总是紧抿着嘴巴,眼神呆呆的,可能是地震造成的心理伤害。肖琳积极疏导,无微不至的为小女孩喂稀饭,操着一口柔柔的普通话,抚慰这颗受伤的童心。慢慢的,女孩消除了抵触和戒备心理,尝试与肖琳小心翼翼的沟通。一直到几天后,小女孩亲切的叫肖琳阿姨,柔弱的小脑瓜依靠在肖琳的坚实的肩膀上,眼睛也逐渐恢复了那希望的亮光。另外,肖琳还领来照顾了在地震中亲人全部遇难的两个孤儿。沟通是从心开始的,让地震中的孩子走出心理的障碍和樊篱,重新找回自我,重拾生活的热情,首先你得走进他的心灵,有话和你这个志愿者说,只要启齿说话,再艰难也变得不难了。肖琳总结自己在灾区当临时母亲的心得,反复说到“以心发现心,以爱博得爱”这句话。在灾区的每一天,肖琳的心灵都经历着震撼和感动,身体的疲惫在爱心的海洋里遗忘了。在灾民的安置点,肖琳捐了一千块钱,留名是“湘籍志愿者”五个字。在帐篷里,天气闷热,肖琳通宵为三个孩子摇扇子,驱赶蛀虫,用清水浸湿的毛巾替孩子擦拭身子。在最艰难的时候,肖琳连话都说不出来,声带嘶哑,需要用写字的方式对话。这种说不出来的痛苦,让肖琳日后有了想学手语的打算。
而在水口山,两个孩子成天吵着要妈妈。姥爷搪塞着:妈妈去了远地方,要等六一才回来陪宝宝。29日,肖琳与三个孩子相处得融洽,几乎到了无话不说的境地。婷婷家人的伤势也逐渐好转,肖琳带着婷婷,买了水果、罐头等东西,特地到医院探望。这一天,肖琳才第一次打电话告诉家人,把谜底抖露出来。家里人告诉她女儿六一要上台表演舞蹈,嘴里总念叨着要妈妈回来看。30日,肖琳回来,和丈夫陪女儿,还有自己两岁儿子小炜清,欢欢喜喜过了一个节日。
心有所系,二回德阳情绵绵
回来后,肖琳心里老是割舍不下灾区的那三个孩子。6月7日,她再次躲着家人,又借了两千块钱,踏上去成都的火车,尽管遭遇家人的再次反对。我丈夫说,“如果我再去灾区,就和我离婚”。同上一次不同的是,她怀里揣上了一本残疾证,因为这样可以节省一些费用。
再次回到德阳的时候,赶上婷婷一家正取道成都转移看病。肖琳陪同婷婷一家赶往成都。路上,上坡滚石不断,有段路程根本无法通行,只得徒步前进。无奈一块小石子突兀飞来,砸中肖琳的头部,伤口麻木的她一时竟没有感觉到。直至别人告诉她,自己用手一摸面门,一股咸腥的液体顺流而下,才晓得自己受伤了。肖琳顾不上自己的轻微伤情,在成都买下许多婷婷喜欢的故事书和零食,送给婷婷,让婷婷高兴得不得了。
肖琳又回来了,在原来的帐篷里,肖琳和另一个志愿者继续自己的母爱义举。特别令肖琳感动的是,肖琳走后,上次自己照顾的两个男孩,在皱巴巴的小字本上,歪歪扭扭的写着自己的名字,满是想念之情。肖琳搂着两个男孩,哭了。小小的年纪,亲人尽失,细小的心灵给地震抹上悲伤,却在千里而来的一个残疾母亲的悉心关爱下,天空有了颜色,心灵的莽原有了亲情的亮色。
因支援灾区而受伤的肖琳也得到灾区人们的尊重和帮助。在成都的几天时间里,锦江区人民检察院的一名叫李小白的检察官给了肖琳很大的帮助。在李小白和女友的邀请下,肖琳在成都游玩了几处名胜。离开成都的时候,李小白帮肖琳买了回衡阳的火车票。“经历了大灾大难,我感觉人与人之间多了信任和真情”。回忆两度驰援德阳,肖琳感慨良多。6月18日,她才拖着一身疲惫和牵挂,回到自己永红村的平房。
家境贫寒,仍要延续暖色梦想
7月22日,笔者在永红村破旧、灰蒙蒙的土坯房群里,几经打听,好不容易才找到肖琳的家。一间平房隔成前后三进,外搭一间厨房,肖琳夫妻带着一双儿女与公公婆婆挤住在这里。月租金50元的房子里没有一件像样时尚的家具。肖琳说,比结婚时候起,就一直过着四处租房的生活。丈夫跑运输的微薄收入维持全家的生计。肖琳的眼睛严重弱视,属二级残疾。她自己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单位每月发放的300块钱的生活费。肖琳的儿子炜清是早产,身体一直不好,前前后后花费了好几万。肖琳满怀感激说:多亏了长辈的接济,否则难以为继。这两次去四川的开销,也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
谈及今后的打算,肖琳说:想先找份稳定的工作,挣些钱把这两次的贷款还上,等日后时机成熟,把手语学会,用手语演示音乐,去考个心理医生的执业证书,以后为有心理障碍的残疾儿童积极诊断,让他们的世界里也有音乐和生活的斑斓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