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文化馆的“半边天”
作者:王雅琴      发布时间:2009-04-30 15:54:42

 











 



 
双峰县文化馆的“半边天”
 
“中华女杰之乡”双峰县文化馆有干部职工12名,男女各一半,女同志是名实相符的“半边天”。俗话说:“巾帼不让须眉”,双峰县文化馆这六个风风火火、强干精明的女人,凭着对党的群文事业的无限热爱和火热激情,在群文工作的阵地上,搞建设、搞活动、搞培训、搞创作,各项工作快速发展,赢得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省市县文化部门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交口赞誉。
业务副馆长曹延,性格开朗活跃,艺术细胞丰富,事业心强,责任心强,好胜心也强。行政副馆长戴乐农,为人热情爽朗,工作扎实负责,既精业务,更抓行政后勤,工作思路清晰,调度有方,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美术专干王江南,音乐专干陈婷,在各自行当造诣高,事业心、敬业心强,培养学员、辅导群文成绩斐然。出纳周彩云、后勤李秋媛党性强、干劲足,干起工作雷厉风行,遇到困难不屈不挠,是她们鲜明的性格。
六位优秀的女性、六位优秀的“昆角”,因机缘巧合,工作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既编剧又导演,凝成了情节,凝成了故事,凝成了一出出精彩大戏。
文化馆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成立以来,都是挤缩在一栋不足200平方米的旧屋里办公。50年过去了,早已成危房,早些年索性拆掉,成了一块空坪,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有馆无舍的“白板馆”之一。县文化馆每年只有有限的财政拨款,要搞建设,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000年,几个巾帼毅然白手起家,迎难而上。积极上县、上市、上省说情况,送报告,八方求援,千方百计筹措到了一批又一批资金,还发动全馆干部职工踊跃集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文化馆历尽艰难,历时四载, 2004年终于在文化馆原址上建成了一栋面积 1850平方米的雄伟五层新文化大楼,彻底改变了文化馆长期有馆无舍的局面。同时,添置了现代化教学、办公配套设备,使文化馆的办公、教学条件跃居全市前茅,成为双峰县宣传文化建设的新亮点。
文化馆担负着全县群众文化的组织、辅导和创作研究重任,文化馆的巾帼们紧密配合馆长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事业发展,始终坚持开展文化阵地活动,群众文化、艺术辅导、文艺创作等都成果丰硕。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后发赶超”和“构建和谐双峰”的战略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县文化馆已成功举办18届传统元宵龙狮灯会、灯谜游艺活动。灯会上,龙狮灯舞、戏剧曲艺、猜谜竞技盛况空前;每次都万人空巷,形成了双峰县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品牌。
双峰县文化馆的巾帼们每年还策划、组织、辅导全县大型文艺活动15场以上:如全县三级干部大会文艺晚会、人大、政协两会文艺晚会、“七一”文艺晚会、国庆文艺晚会、激情广场大家唱、金秋广场文化活动、元旦文艺晚会、春节文艺晚会、三湘蒲公英奖预选赛、三湘群星奖预选赛、纪念蔡和森同志诞辰110周年文艺晚会、双峰一中百年校庆文艺晚会等。
在搞好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同时,县文化馆巾帼们每年都按分片包干负责的形式,下基层社区、乡镇开展辅导、培训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社区乡镇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有力地推动了社区、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艺术培训硕果累累。文化馆巾帼们采取与学区“馆校联办”和“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扩大培训规模,提高教学质量,艺术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年培训学员千人以上,培训内容涉及到舞蹈、美术、书法、声乐、器乐等各个门类。学员作品多次获文化部、省级奖项。
文艺创作也成果丰硕。文化馆巾帼们注重加强干部职工业务素质的培训,加强艺术创作的力度,使文化馆的艺术创作、表演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提高,名列全市前茅。近5年,均有创作、表演节目代表娄底市参加省赛并获奖。舞蹈《朋友》、《永丰辣酱红天下》、《手狮乐》,锁呐独奏《闹新春》、表演唱《小黄鸭》、小品《铁证》分别获省、市大奖。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也多次获得省赛金奖。文化馆已成为我县群众文化的组织辅导和培训中心。
由于成绩显著、工作出色,县文化馆2005年被授予“双峰县巾帼文明岗”,曹延、戴乐农等多次被评为市县文化先进工作者、市县“巾帼建功英雄”、“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在新的年代里,双峰县文化馆这六位优秀的女性、六个优秀的“昆角”,依托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背景,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舞台上;一定能唱出更加热闹、更加精彩的大戏来。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