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暖春蕾 十年尽绽放
扶一株春蕾,争一份春光;助一名学童,赢一片希望。茶陵县妇联秉承这样的宗旨,伴随着“春蕾计划”走过风雨数十载。二十年的岁月里,在上级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妇女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县内外各界爱心人士的无私奉献下,我县贫困女童得到了有效的救助,在困境与绝望之时,是妇联和广大的社会爱心人士让她们重新走进了阔别的学堂、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我县自实施“春蕾计划”以来,先后开办4个春蕾女童班,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200万元,资助失、辍学女童1200多人,“春蕾计划”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我县地处湘赣边界,是一个偏远的山区小县、红色古城。九十年代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人民生活水平、思想观念都相对落后,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农村更是根深蒂固,女童失掇学的现象在农村比比皆是。1989年“春蕾计划”的春风吹进了山区古城,“忽如一夜春风来”,“春蕾计划”给贫困中的女孩们带来希望、带来了梦想,对生活她们重新燃起了希望,学堂--梦想的地方终于可以变成现实。为帮助贫困女童,县妇联积极响应上级妇联组织号召,坚持以各种形式的爱心活动教育人,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说服人,以扎扎实实的工作精神取信人。通过摸底建档、加强宣传、举办活动等工作措施,大力实施“春蕾计划”,向社会发出“捐献一日零花钱,救助一名失学小伙伴;捐献一日工资,表达一份手足情;捐献一日生活费,捧出天下父母心;捐献一日利润,救助女童献真情”的号召,不断扩大帮扶范围,探索帮扶途径,为贫困女童牵线搭桥,联系救助人或救助单位,帮助她们顺利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县妇联在开展“春蕾计划”工作中,做到了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对失辍学女童摸底;为实现对全县贫困女童进行有效管理,县妇联对全县贫困儿童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建档归类,摸清贫困女童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因贫困面临失辍学或已失学女童的情况,为单位和个人开展结对助学做好服务工作。二是加强捐助活动的开展;通过各级妇联的宣传发动,围绕“爱心献春蕾”的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捐助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级各界的重视,广大群众加入到爱心队伍中来,救助失学、辍学女童,逐步使“春蕾计划”的舆论环境达到最优化。三是加强对“春蕾计划”的管理。各级妇联干部督促受助女童常联系、常写信、增进与捐助单位或个人的感情。县妇联做到了保证各项捐赠专款专用,专物专用,财务帐目清楚,数据准确及时,切实加强对贫困女童及其受助情况的管理,强调受助双方联系回访,架起资助者与受助女童之间的连心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于我县的“春蕾计划”工作开展扎实,得到了各级各界的肯定。香港周洁冰女士于1991年在米江乡开办了我县第一个春蕾女童班,解决了30名贫困女童的小学就学;2004年至2005年,湖南太子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途纯、金晓琳女士在下东、思聪、米江等乡镇分别开办了三个“日出春蕾班”,解决面临失掇学初中贫困女生110人。这些孩子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她们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正是由于良好的品性和优异的成绩,1997年县妇联推荐米江春蕾小学班毕业的彭飞燕同学到北京和平里中学“春蕾女童班”学习,圆满地完成了初中、高中学业。六年里,她曾荣获化工信息三好学生、东城区中学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之星等荣誉称号,还到澳门参加了林则徐巡澳163周年的纪念活动,受到了澳门特首何厚华先生的亲切接见。2003年彭飞燕以优异的成绩被湘潭大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录取,成为一个对社会的有用之才,不仅实现了"春蕾计划"的初衷,也为我县"春蕾"事业写上了精彩的一笔。下东春蕾班的学生陈圣玲,是一个弃婴,2岁时被一位好心的老奶奶捡到,从此与奶奶相依为命,10岁时就在别人家做保姆带孩子,被妇联干部发现后送至春蕾班,学习期间她每周回家为80多岁的奶奶准备一周生活所需,再坚苦的环境她也没有放松过学习,凭着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的精神,2005年被评为了全国十佳”春蕾女童”。春蕾班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懂事,三个“日出春蕾班”学生的毕业成绩都是全县最好的,中考成绩达到省重点高中茶陵一中分数线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37%,这既是学生们努力的结果,也是妇联工作的成果,更让社会爱心人士感到欣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多年的辛勤,多年的奔波,我县的“爱助春蕾”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结出了累累硕果,成为了妇联为儿童办好事、办实事的一个公益事业知名品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今天的女童,是未来的母亲,母亲的素质,影响未来全民族的素质。实施"春蕾计划",扶持女童入学,是提高民族素质、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基础工程。我们相信,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在全体妇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在和谐中国的大家庭中,我们必定会把“春蕾计划”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更多的贫困女童做好事、办实事;我们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谱写出我县“春蕾计划”新的篇章!
茶陵县妇女联合会
( 陈爱玲 申婷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