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警予精神 共建和谐家园
作者:溆浦县“平安家庭”创建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9-04-14 16:12:23
全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总结表彰会议发言材料
传承警予精神 共建和谐家园
溆浦县“平安家庭”创建办公室
2009年4月9日
自省、市组织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以来,87万溆水儿女秉承警予精神,坚持以家庭的“小平安”,促进社会的大和谐,凝心聚力,携手共创。通过两年的努力,全县99%的家庭已参与平安创建,85%以上的家庭达到了平安家庭的创建标准,并且涌现出了桥江镇、警予学校、幸福社区、岩屋冲小区等一大批平安创建典型,使千千万万个家庭真正成为整个社会平安和谐的坚强基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狠抓三个到位,形成强大合力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开展之初,县委、县政府就分层次、分系统、分战线、分单位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大讨论和调查研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致认为要把“平安家庭”创建打造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全新载体,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投入,精心组织开展创建活动。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亲自研究过问“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按照高起点认识、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创建的总体要求,将“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纳入“平安溆浦”建设总体规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考核、一同表彰,并抽调精干力量,组织成立了专门创建工作班子,全面负责组织开展创建工作。各级各部门对照这一要求,着力构建起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妇联组织落实、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创建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特别是在创建活动期间,市委、市妇联、市综治办领导高度重视和关注溆浦的创建工作,多次深入到低庄、桥江等基层乡镇、村、组调研和指导开展创建工作,增强了我县搞好创建工作的信心,激发了全县人民参与创建工作的热情。二是经费保障到位。为切实搞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县委、县政府舍得花精力、舍得多投入,积极主动为创建工作排忧解难。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投入“平安家庭”创建经费达20余万元,切实保证创建工作所需经费。各级各部门也想方设法筹措创建经费,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做到了创建工作有场地,活动开展有经费,人员调配有保障,提高了全县参与平安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三是部门配合到位。创建“平安家庭”成员单位按照要求,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借势借力,主动参与,共同推进“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县综治部门突出家庭平安、和谐主线,强化基层联创机制建设,统筹协调,及时排查、调处、化解涉及家庭平安的各类不稳定因素。县妇女、儿童工作部门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以奉献爱心、感恩社会为主题,组织实施“春蕾计划”,帮助妇女儿童。县公安部门成立“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积极预防、制止并依法处理家庭暴力违法犯罪行为。县司法行政部门利用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维权律师团,进一步完善对妇女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制度。县宣传、广电部门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开设创建工作专栏,全程式记录报道创建工作,宣传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和典型经验。县医卫部门在农村贫困妇女中开展免费普查普治,把医疗服务送到家门口。县教育部门坚持开展“同在蓝天下,关爱留守儿童”等主题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两年来,由于组织领导、工作投入和部门配合到位,确保了全县平安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搭建三大平台,营造浓厚氛围
群众知不知晓、参不参与,满不满意,是“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坚持以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为目标,着力搭建三大平台,积极营造创建“平安家庭”的浓厚氛围。一是着力搭建创建宣传平台。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宣传媒体,开设《感动在身边》、《政法在线》、《我为亲人捎句话》等专栏节目,重点报道创建工作,宣传创建工作,号召广大家庭积极参与,使创建活动以及法治、平安意识渗透千家万户。二是着力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在全县各乡镇、村组、机关企事业单位筹建“平安之家”活动中心,通过举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启动仪式、签订创建承诺书、发放倡议书、举办知识竞赛、开展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交流互动,深化群众对“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的认识。同时,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文化室为依托,组织建立平安创建宣传队、演出队,自编自演以创建“平安家庭”为题材的文艺节目,到乡镇、进村街巡回演出,广造声势,调动各方面参与“平安家庭”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讲平安、家家创平安、平安人人享”的良好氛围。三是着力搭建激励竞争平台。我们将“平安家庭”开展情况纳入综治目标管理考评,严格落实创建领导责任制。县创建领导小组对各乡镇、单位半年集中考评一次,一年评比表彰一次,重点培育一批平安创建示范点,树立典型。每年组织召开一次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推介宣传。同时,对创建工作责任不落实、工作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加强督导,促动后进。从而,在全县营造起比、学、赶、超、带的良好氛围,促进创建活动蓬勃、健康开展。
三、突出三个结合,丰富创建内涵
为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我们结合工作实际,突出“三个结合”,持续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第一,坚持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两年来,我县坚持引导群众走依法自治、依法维权之路,组织乡镇干部、政法干警开展以法制宣传为重点的大走访活动,进村入户送法律、送政策,为民排忧解难。两年来的大走访活动,为群众送去法律读本20余万册,排查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00余件,密切了干群联系,改善了干群关系。重点组织开展无毒、无赌、无刑事犯罪、无迷信活动、无打架斗殴的“五无”平安之家竞赛活动,乡乡组建治安巡逻队,村村组建禁毒禁赌宣传小分队,带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帮助群众认清黄赌毒的危害,向全社会发出“不让黄赌毒进我家”、“预防爱滋病,健康全家人”倡议,引导广大家庭成员增强安全防范、学法守法意识,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竞赛活动中,全县43个乡镇中有九溪江等9个乡镇、独石村等127个村街两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此外,我们重点组织建立法律援助中心妇联工作站、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以及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开通妇女维权热线,组建县、乡、村三级妇联信访网,着力构建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千方百计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两年来,帮助杨美秀、唐忠翠等74人依法维权,妥善解决了她们长年到市赴省进京缠访、闹访等涉法涉诉上访难题,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第二,坚持与家庭美育相结合。平安家庭应该是崇尚礼仪美德的和谐文明之家。我们坚决以奉献爱心、感恩亲情为主线,把家庭美育融入到平安创建工作之中。县警予学校坚持依托学校课堂主阵地,经常举办评选“双合格”小公民、“弘扬警予精神,建设美好家园”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学生从小懂得孝敬长辈、奉献爱心、感恩社会。县委宣传部、县妇联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大力打造亲情服务互动平台,接受在外工作老乡委托,免费把祝福的网络视频、短信留言、电话录音捎给家乡亲人。2008年冰灾期间,由于冰雪阻隔,交通中断,在外工作的老乡不能回家,全县280多名网络志愿者紧急行动,在天寒地冻的日子,为近千名不能回家的老乡与家人实现了零距离见面,为近千个家庭数万人实现了网上团聚,使家庭美德在平安创建中得到进一步升华。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家庭助廉活动,通过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观看反腐电教片、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网上社会主义荣辱观大讨论,积极倡导以廉为安、以廉为美、以廉为荣、以廉为乐的良好社会风尚。第三,坚持与创业致富相结合。我们坚持以“平安家庭”创建为平台,带动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美好家园、和谐社会创建。在农村,以提高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实施 “巾帼科技致富工程”、“阳光工程”,开展“庭院经济作文章,家家户户奔小康”等创业系列活动,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参加农业新技术培训2万余人次,使85%以上的妇女掌握了1-2门致富实用技术,646人获得“绿色证书”,892人获得农民技术员称号。协助建立油茶、金银花等各类专业合作社,为农村妇女脱贫致富提供更直接的服务。在城镇,深入开展“岗位成才、岗位建功”为主题的“巾帼建功”活动,通过宣传发动、典型带动等手段,使创建活动由窗口活动延伸到企业、金融、市场建设等领域。全县涌现出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3个、市级8个、县级27个。联合县劳动局提供免费就业培训和咨询,帮助下岗女职工实现再就业和再创业。举办各类劳动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行业比武近10余次,参赛人数达到女职工总数的90%,推动广大女干部职工在“四个文明”建设中建功立业。
两年来的平安创建工作,为全县的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共创美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