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个家庭充满书香
作者:津市妇联推荐
发布时间:2009-04-02 11:24:57
愿每个家庭充满书香
津市市 佘奇志
书籍飘香 滋养精神
有一句名言说:“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我原本是市雪丽造纸公司的一名员工。1999年28岁时,因为一场重病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医院治愈后,病后的创伤不得不让我一直休养在家。从一名企业的管理人员一下子“沦落”成了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刚刚开始,呆在家里,我一时找不准自己的位置,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也更不愿成为累赘。一份失落感常常让我闷闷不乐。幸好,我家里有不少的书籍,一边休养,就一边读一些书。书里总有一些向上、温暖的力量,不至于让人颓败下来。许多朋友看到我后都说:你气色真好,一点都不像生过大病的人。我想这都是沾染了书香的原故。古人云:三日不读书,目光浑浊。读书可以美丽、优雅、平和人的心灵。我继而又完成了生病前就已经读了一学期的中央党校政法专业函授班的学习,每次科目考试,丈夫都扶着我走进考场。2001年12月,顺利地通过论文答辩,获得了政法专业的本科文凭。
每天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后,阅读书籍、报刊是我在家最好的寄托。渐渐地我欣喜地发现,文字对于我来说真是拯救自己生命和心灵的良方,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欢乐和达观,能用文字畅快淋漓地表达出一些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便经常忍着人工关节磨合的疼痛,试着写下一些文章,虚心向文学界的老前辈请教,向同辈们学习交流。创作了大量讴歌美好的生活的文学作品,主题都是以青春励志、积极向上、健康为主。一些优秀散文《等待阳光泄下来》、《爱美的心情不打折》、《鱼腥草里的情分》、《针针线线现母爱》、《思念》、《云中谁寄信锦书来》等等在《常德日报》、《常德晚报》、《今日女报》、《家庭主妇报》上纷纷发表。近年来在各报纸杂志、网络发表数百篇。成为津市“半边天”文学社的主要骨干之一,2004年被常德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作家协会会员。2007年起任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我丈夫是一位国家公务员,他比较爱好文学,学生时代时就阅读了大量文学书籍;十分注意读一些哲学、历史、名人传记方面的书籍;更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先后读了一些经济理论、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他觉得现代社会比较喧嚣,读书学习要耐得住寂寞,并要学以致用,指导实践。
我和丈夫的学习志趣相同,家人都知书达礼,家庭和谐,我们结婚十二年,从未吵过嘴、红过脸,儿子十分懂礼貌。丈夫工作业绩突出,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亲子共读 创意生活
许多做父母的都说自己家的孩子不爱看书,作文写不好。其实孩子爱不爱看书和家庭的环境气氛很有关系。如果一个家庭里只能找到麻将与化妆品,又怎么能指望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呢?我的家里就不仅仅有书房,而书房里的一个占满一面墙的书柜更是引人注目,孩子的房间里也有他自己的书柜,有着适合他自己的书籍。
我和丈夫一直都有每天读书读报的习惯,所以我们的儿子耳濡目染,从很小时就养成了喜欢阅读的习惯。每天特定时间,我都会陪孩子看书。有时和他共读一本书或是一篇好的文章。
和儿子读童话书时,一连串“姑娘”、“王子”的故事——《拇指姑娘》、《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姑娘》、《青蛙王子》、《无所畏惧的王子》……让我再一次与那些姑娘们王子们深深相遇。打开童话书,童话里有着和儿子眼睛一样澄清的世界。因为儿子,让我回到童话干净芬芳的土地上再一次清新而明媚起来。
和儿子一起读《百科知识全书》时,一些遗忘了的科学知识都捡了回来,一些以前没弄明白的知识或是从不知道的自然之迷,现在和儿子一起弄个明白。
和儿子一起读一些人物励志故事时,常常与孩子一起讨论书中人物的种种表现,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儿子的思想,更能让书中的主人公待人处事的态度,在儿子的认同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学习。
正是在这种学习气氛熏陶下儿子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他的作文深受老师称赞,三年级时一篇《圆的联想》就在学校的艺术节上获命题作文一等奖。像《我的理想》、《贝壳成文》、《五年级了》、《续写皮皮鲁的龙风筝》等等都成为老师在班上屡屡宣读的范文。
省级期刊《少年作文辅导》2008年第9期以《阳光男孩,加油》为主题发表了我儿子的《我和老妈那些事》和《乌龟》两篇作文,并评为当期的校园小明星,当选为封面人物。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也有人说会读书、读好书的孩子是不会变坏的。在和孩子的共同阅读之中,我似乎也在慢慢找回曾经失去的童真、丢掉的知识,我很享受这种感觉,在花香四溢的书径,我愿与孩子一起徜徉、一同欣赏、一同感悟、一同成长……
腹有诗书,其品自高;腹有诗书,其德自谦;腹有诗书,其身自正。读书的人,谈吐清新而不凡,举止稳重而端庄,思想活跃而深刻,自信但又不自负。这正是我们做为一名现代人、现代女性所具备的优良品质,愿我们每一个女人都能与书为伴,每一个家庭都充溢着淡淡书香!(津市妇联推荐 作者佘奇志系业余作家、常德市学习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