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妇运史——湖南省双峰县女杰纪事连载之四:革命母亲——葛健豪
作者:毛彩琳      发布时间:2009-04-01 10:04:33

 


革命母亲——葛健豪
 
葛健豪,原名葛兰英,清同治四年(1865)年817日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桂林堂。1943316日去世,享年78岁。葛健豪是中国著名的革命母亲。
葛健豪是蔡和森、蔡畅之母,16岁时与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蔡寿菘之子蔡蓉峰结婚,生三男三女,除大儿、二女早亡外,余皆走上革命道路。1907年,秋瑾就义,对葛健豪的思想影响很大。她十分敬佩秋瑾,认为秋瑾是“智仁勇兼备的女子”,经常教育自己和儿女,要做秋瑾那种有益于社会的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年近50的她听到儿子和森说政府号召剪辫子的消息时,认为这是一件转变社会风气的大事,于是带头把自己头上的“巴巴头”剪了。她的行动,给永丰这个小镇带来了巨大影响,成为一个可惊的妇女。她很受革命的影响,不仅自己受到教育,她的孩子们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她越来越感到送儿女读书的重要性。当许多新的学校在省城长沙兴办时,她典当嫁妆,在1913年送儿子蔡和森远离家乡,走上读书救国的道路。葛健豪不仅积极支持儿子读书,还支持女儿同封建习惯势力作斗争。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母亲极力支持,蔡畅才得以顺利考入周南女校就学,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1914年春,年近50的葛健豪带着儿子、女儿,还有一个3岁的外孙女,一家三代5人来到省城长沙求学,在湖南传为佳话。1915年,葛健豪在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毕业了。她回到家乡后,在儿子蔡和森的大力支持下,在永丰观音阁筹办了“湘乡县立第二女子职业学校”(双峰古属湘乡),由她任校长。这对于鼓励妇女求学和开辟就业门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当时,很多妇女把第二女校当成“妇女之家”,说:“进了第二女校,就进了一个自由天地。”葛健豪既是第二女校的校长,又是该校的教员。她给学生讲时势、论国事,向学生传播新思想、新观念,使第二女校办成了一个宣传民主与科学新思想的妇女阵地。为支持儿子蔡和森同毛泽东等有志青年探索真理的革命行动,她于1917年带领一家三代人再次来到长沙,居住在刘家台子,这里很快便成了蔡和森同毛泽东、张昆弟、罗学瓒等有志青年经常聚会的地方。
1919年,葛健豪带领儿子蔡和森、女儿蔡畅等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勤工俭学的4年生活中,葛健豪不顾自己年纪大,记忆差,又没有外语基础,刻苦攻读法文,她到法国后不久,不仅能说得一口较为流利的法语,而且能阅读法文报纸,成为学校的一名优等生。她极力支持儿女向封建婚姻制度宣战自由结婚,在她的支持下,儿子蔡和森与向警予结成“向蔡同盟”,女儿也和李富春结成伉俪。他们兄妹的自由结婚,在当时的中国青年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多青年“以向蔡做首领”,实行了不要婚约的自由结婚;她赞成留法青年的革命主张,积极投身激烈的革命斗争。她非常关心和爱护青年一代,热情接待后来的留法中国学生。
1923年秋,葛健豪回到中国。她细心照料孙儿孙女,为蔡和森、向警予、蔡畅等从事革命工作做好坚强的后盾。她还积极投入湖南的妇女解放运动。当时的湖南《大公报》就有关于她在192469参加省女界联合会“恢复成立大会,及625她参加讨论女界联合会的简章和宗旨的报道。1925年夏,她为妇女的解放,在长沙颜子庙举办了一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她担任校长。1928年,她来到上海。这时她已经有63岁了,又不是共产党员,但她忠于党的事业,一面带孩子,一面做掩护工作。
1928年底,她又回到了老家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1943316,这位革命老人在双峰县石板冲去世,享年78岁。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