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椪柑营销之路的女强人
作者:泸溪县妇联      发布时间:2009-03-26 11:32:29

开拓椪柑营销之路的女强人


        -----记泸溪县白羊溪乡周家寨村柑营销大王粟刚玲


 


 


在风景秀丽的泸溪县白羊溪乡,有位一直活跃在柑大规模营销一线的劳动妇女,她就是我州10柑户之一的粟刚玲。说起粟刚玲,这位51岁女强人的故事有一箩筐。18年来,她辗转河北、北京、吉林、天津、长春等多个省市,打着“湖南柑”的品牌,开拓外地市场,外销3亿多吨,带动了180多名果农发家致富;近几年来,湖南日报、团结报、吉首大学报曾多次报道过她的事迹。


“随着柑产量的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生意都难,可是只要我走得动的一天,我都会坚持下去。”1110日,在白羊溪乡粟刚玲的家里,她站在一屋子刚保鲜的柑筐旁,一脸坚定的告诉笔者。


 


农村妇女创业,用实在打开销路


与丈夫结婚十多年,粟刚玲属守着一名妻子的本分,在家相夫教子,一家五口平常的生活着。1989年,她突发奇想:本地的蜜桔双大双甜,外地人很喜欢,为什么柑就无人问津?如果我统一收购、包装,推销出去,生意会怎么样?第一次,她打起了柑营销的主意。


说干就干,毫无生产经验的她第二天就踏上了收购柑之路,万事开头难,粟刚玲靠着操持农活练就的一副好身板,爬货车、攀山路,凡是知道的盛产柑的地方她都走了个遍:武溪镇黑塘村、岩龙头村、能滩村、兴隆场镇、小章村、挨家挨户的走,看了再试、试过再买。“凡是我选的柑,没有差的,果子漂亮,味道又好,我可不想人家一吃到我的柑就讲上当了,下次不想买了。”


那之前还没有人做过柑营销,她是第一个,又是第一次创业,经过再三考虑,她将销路定在吉首市,果品公司、日杂店成了“湖南柑”的第一销售市场,因为外形好,果肉甜美,柑彻底征服了当地人的胃口,那年的零售价曾一度涨到3块钱一斤,6万斤柑一售而空,她挖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


 


用品质打造品牌,用信誉雇赢得市场


第一次营销的成功,让粟刚玲吃了一颗定心丸,1989年到1994年,她的柑集中在长沙、吉首两地销售,直到1995年,“湖南柑”的横联挂上长沙毛家桥市场86号门面时,终于让“湖南柑”如一声惊雷,在市场上炸响了,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1996年,河北沧州的张老板主动找上门来,头一次打开了外地市场的销路。


可是由于技术不过硬,柑保鲜不到位,造成了柑大面积腐烂,尤其是外销的柑,不适应外地严寒的天气,腐烂更为严重,仅几个月的时间,亏掉了二十多万元。痛定思痛,粟刚玲开始在技术上下功夫:先是承包林场,自己动手统一培植、统一管理;对收购来的柑手把手的教工人保鲜、套袋、装箱;花费3万元,搭建400多平米的贮藏棚,购买20余万元的整套打蜡选果机。如柴不惜血本,大费周章,只为了保证柑的品质。


那时市场上的柑桔,普遍使用红色包装袋,透过明袋,果子看来红彤彤的,光鲜饱满,任何瑕疵都被遮盖了,只有粟刚玲坚持用白色的袋子,套用她的一句话:我要让消费者看到真实的品质。起初,湖南柑知名度低,几十个果商为力劝粟刚玲改用“芦柑”包装箱,均被她一口回绝,“我卖的就是湖南柑,我也只会卖湖南柑。”一度,印有湖南柑的白色包装袋成了柑桔品质的保证。


一时间,订单从省外的各大城市一齐涌来,北京、河北、长春等各地大老板全都慕名而来,仅一次发货就是6节火车皮,每节火车皮60柑,每天请来帮工的农民最多120人。


人有旦夕祸福,粟刚玲和本乡几位柑大户一起住北京、长沙发货,因为天气寒冷,买的人很少价格也上不去加上柑不耐寒冷,大批的腐烂,结果亏了20多万,自己亏了事小,欠果农的钱可怎么办?别的人选择了逃避,和果农你追我躲的打持久战,欠下了货款到今天尚未偿还,粟刚玲却一咬牙取出自家辛苦攒下的积蓄,一次性付清了所有欠款。第二年粟刚玲发愁了,没有钱收购柑怎么办?意想的是,果农竟自己找上门来了,先是一两个,三四个,后来就是成群结队的来,表示愿意把柑赊给她,钱不是问题,有了再给,重要的是柑卖给粟刚玲大伙放心。


 


有笑有泪,“椪柑大户”越挫越勇


粟刚玲很坦诚,开始几年,的确赚了点钱,因为起步早,竞争小,柑产量又低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后来柑名号响了,竞争就格外激烈,加上天灾人祸,就有些吃不消了,尤其1998年,发货到吉林通化,在零下30度的气温下,柑还没有下车就冻烂了不少,冰天雪地,果子下到哪里都会被冻死,无奈之下,粟刚玲选择了温度较高的山洞暂时存放,可是在北方恶劣的天气里,柑大批大批的腐烂,仅仅一周的时间,只卖了3000元,12万的货全部腐烂,粟刚玲又急又累,加上水土不服,一下病倒了,在诊所打了一天针丝毫不见好转,甚至有脱水的迹象,诊所医生见情况不对,急忙叫来订货老板,火速转往大医院救治。那一次,粟刚玲哭了,一肚子的委屈打电话回家,那接电话的是她大哥,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顿臭骂:喊你别做你不听,屋里两个钱被你赔光了,几个儿子以后怎么讨吃?你年纪那么大了,想偷想抢都没本事,脾气又犟,哪个讲都不听,现在晓得哭了,再哭都迟了。“啪”!电话挂了,一旁的三儿子看着母亲,似乎一下长大了。第二天,丈夫匆忙赶去接回了手足无措的娘儿俩。几个月后,老师连续几次来家访,告诉粟刚玲老三最近一改往日的顽劣,学习特别认真,成绩直线上升,找他谈话问及原因,他只有一句话:“我妈太苦了,我就想让她高兴。”一谈及此,粟刚玲满脸的幸福:那次生意亏了,儿子却懂事了,值!


可是从98年后的几年,楼粟刚玲的生意不是很顺利,时亏时赢,家人几次三番的劝她放弃,她也坦言曾有过放弃的念头,可是一到柑收购的时节,果家三五成群的主动往家里送时,拒绝的话怎么也讲不出口,“这么多人指着我呢,我怎么能轻言放弃?”要强的她一次次的整装上阵,“这么好的品牌,这么高的品质,我就不信赚不了大钱,只要我走得动的一天,我就会一直做下去。”事后笔者了解到,尽管丈夫口中劝她放弃,可是一到收购柑的时候,就忍不住主动帮起忙来,几个一样,搬运、保鲜、装箱事事不落。


在与笔者聊天的几十分钟里,不断有外地老板打来电话,粟刚玲操着并不流利的普通话,介绍着今年柑的成色、价格,政府对外地客商的优惠政策等等,与客商们谈笑风生。从她爽朗的笑声里,笔者看到了这位柑大王未来的路,正越来越宽,一路铺满阳光。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