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爱同行
作者:北湖区妇联      发布时间:2009-03-23 08:57:56

 


与爱同行
——北湖区侨眷雷冬竹同志优秀事迹
 
雷冬竹同志,女,汉族,1968年12月出生,湖南桂阳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她不仅是一名救死扶伤的优秀产科医生,还是一名美国侨属的佼佼者。1991年7月从衡阳医学院医学专业毕业后,雷冬竹被分配到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悬壶济世学扁鹊,救死扶伤十八年。妙手仁心竹高洁,惠存大爱在人间。平凡而神圣的工作岗位,锤炼出优秀的共产党员,展现出当代优秀女性的风采,彰显出侨属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2000年2月雷冬竹同志担任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副主任,2002年9月晋升副主任医师,2006年12月任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任,2007年8月兼任郴州市产前诊断中心主任,2008年9月晋升主任医师,并任湖南省妇产科学会委员、湖南省围产学会委员、郴州市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
 
爱的奇迹:12天迎接222个“冰雪宝宝”
 
2008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冰雪灾害席卷湘南,停水停电,交通中断,郴州一度成为令人恐慌的“孤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成为最令人揪心和关注的抗冰战场,确保新生命的顺利诞生,牵动着整个抗冰大会战的全局胜利。产科主任雷冬竹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场没有硝烟的“抗冰接生”战争的一线指挥员。
危急关头,不仅要精湛的医技,更需要组织管理才能。雷冬竹处变不惊,指挥若定,为确保母婴安全,雷冬竹对科室进行明确分工,分片管理,责任到人。因供电不足,空调不能正常运转,雷冬竹挤出资金,新购买一批电热宝、热水袋、保暖箱,尽量改善条件,确保手术成功。
抗冰挽救新生命从1月26日拉开战幕,雷冬竹连续做完7台手术后,已经是深夜。来不及片刻休息,雷冬竹又紧张地抢救一位全身抽搐、嘴角流血的孕妇,手术进行时,雷冬竹突然全身直冒冷汗,身体摇晃着就要倒下,她大口大口喝完助手递过的糖水,又赶紧回到手术台上,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5点多。
雷冬竹不仅要为患者做手术,还要主持产科日常工作,整天忙得连轴转。1月31日8时许,一位刚出院不久的梅毒患者孕妇再次急诊入院。当时胎心音微弱,确诊为胎盘早剥,母子生命危在旦夕。雷冬竹当即决定即刻实施手术。胎儿出生后,脸色苍白,没有哭声,情势万分紧急,可就在这时,发电机出现故障,电动吸痰器无法使用。望着奄奄一息的小生命,雷冬竹张开嘴就为新生儿吸羊水,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梅毒是一种传染病,羊水、唾液都可能携带病毒。为了预防感染,雷冬竹整整注射了一个月的苄星青霉素。
2月5日凌晨1时,120急救中心送来一名叫韦翠华的产妇,产后出现大出血,生命垂危。这时,10天的连续工作已经让坚守在产科的所有医生疲惫不堪,可人命关天,雷冬竹又带领助手马上投入紧急抢救中。电梯开不动,她们就用担架抬,一步一步地把产妇抬上9楼手术室。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终于使韦翠华转危为安。当了解韦翠华是外来务工人员,住不起院,雷冬竹和科里同志商量后,为他们免去所有医疗费,并买来衣物和食品,让他们在医院里安度新春佳节。
在停电的12天里,雷冬竹带领全科同志,通宵达旦不停地加班。仅有49张床位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创造了奇迹:222名孕产妇分娩,222个“冰雪宝宝”在这里诞生,完成手术104台,抢救病危病重15人次,最多的一天,住院病人高达150人,没有一例孕产妇死亡。
 
爱的奉献:18年的坚守只为聆听生命的第一声啼哭
 
1991年7月,23岁的雷冬竹被分配到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时,内科、外科、眼科、儿科等科室争着把雷冬竹招至麾下,可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人称“最脏最累”的妇产科。别人都笑她傻,雷冬竹却轻松地笑着回答:“当你听到新生命那嘹亮的啼哭声时,你不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吗?”
当初的笑答,成为了雷冬竹行医18年的承诺和工作的价值观。从妙龄少女,到中年妇女,雷冬竹把青春年华献给了孕产事业,埋头耗在一间连一间的病房里,中午就在科室的睡凳上稍事休息。多年来,不管多累多晚,凡她参加的手术,都会在当天把手术的每个步骤和细节详细记录在自己专门的日记本里。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还是全市孕产妇急救中心,全市危急重的孕产妇都集中送到这里。成功的抢救除了有精湛的技术,更需要一份勇于承担责任的高尚情操。2007年5月24日下午6时,忙了一天的雷冬竹刚脱下白大褂准备下班,永兴县转来了一位生命垂危的患者,已经确诊为羊水栓塞,在当地医院行了剖宫产。当时患者血压为零,已经昏迷,殷红的血液不停地从伤口喷出。只有立即做手术切除患者子宫,才有一线挽救患者生命的希望。
“有一线希望就要救人,责任我来担!”雷冬竹马上就为患者实施手术。手术做得异常艰难,患者甚至出现了心跳暂停的现象,但雷冬竹没有放弃,患者终于得救了!做完手术,汗水早已把雷冬竹的衣服浸得湿透。顾不上休息,她又亲自将患者送入了ICU重症监护室,守护观察患者,直到次日凌晨6时患者生命体症平稳后才离开。
在院领导大力支持下,雷冬竹成立了全院高危孕产妇急救小组,要求5分钟赶到现场急救,5分钟之内做好手术前准备,同时开辟了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24小时随时手术,随时全院各科专家大会诊。她们就这样与死神赛跑,搭建起生命的桥梁,创造出生命的神话。
作为妇产科医生,雷冬竹深知责任重大,手上托着两条生命的安危,从不敢有半点懈怠,密切跟踪产科医学的最新进展,多次到北京、上海等地大医院学习深造,在医学核心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在产科疑难病症、危急重症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医学发展需要,她第一个在郴州开展导乐全程陪伴分娩,第一个推出温馨病房,第一个开展产后康复按摩服务,第一个在郴州开展产前筛查、羊水产前诊断。2006年,经雷冬竹筹建的郴州市产前诊断中心顺利通过省卫生厅评审,成为湖南省第一家地市级医院获得此资质的医疗机构,2007年她又成功地在郴州市开展胎儿脐血管穿刺,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全省继湘雅、省妇幼保健院后第三家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刻苦钻研,让年轻的雷冬竹很快脱颖而出,29岁就成为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批学科带头人,31岁当选为妇产科主任,成为医院最年轻的科主任。
 
爱的接力:9年时间跑遍全市近100家医院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现在每年都要接生4000多名新生儿,名列全省前茅,荣获“湖南省三八红旗集体”、“湖南省芙蓉岗位标兵集体”、“郴州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可在2001年,由于竞争激烈,产科面临关门的危险,骨干医师离开医院,科室仅有26张床位还长期住不满孕产妇。年仅32岁的雷冬竹临危受命,主持产科工作。
应对挑战,雷冬竹一心扑在了工作上,无暇照料自己的女儿,家务事全都交给了丈夫。作为母亲,雷冬竹把母爱留给了别人的子女;作为妻子,雷冬竹把爱情奉献给了孕产事业。心怀大爱,何拘小节,雷冬竹无私奉献,感动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产科医生,培养出一批骨干医生,带出了一个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优秀团队,为产科打赢了“翻身仗”。
为提高产科质量,雷冬竹组织开展了孕妇学校孕产妇全程服务、孕前咨询、产科高危门诊、无痛分娩、陪伴分娩、新生儿抚触、产后康复等项目,为孕产妇的保健、优生优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全院,产科的业务收入最高,但用药比例最低,尽量给孕产妇用相对低价的药物,赢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使产科成为郴州市重点专科。
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是年轻夫妇的最大心愿,不仅关系到家庭的美满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2006年开始,雷冬竹不仅担任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任,还出任郴州市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不仅关注着自己科室的发展,还关心着全市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
为了普及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技术。雷冬竹利用休息时间对全市11个县(市、区)的产科医师、妇幼专干进行了系统的产科、产前诊断业务培训。2007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雷冬竹累倒了,不得不到医院输液。可想着与桂阳县妇幼保健院已经约好了培训,县里各医院的产科医生、各乡镇的计生专干都要过来听讲座,雷冬竹就将输液调到最大,拔了针就驱车赶往桂阳。同事们都说“雷主任简直就是个工作狂,为了事业不要命”,可就是这个敢于“以命相搏”的柔弱女医生,一个医院一个医院地跑,直到跑遍全市近100家医院,把手机号码、办公室电话号码、家庭座机号码留到了乡镇诊所。几乎郴州所有的妇产医生都认识她,工作上有什么困难,一个电话就能得到雷冬竹的无私指导。
2008年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她领导的郴州市产前诊断中心在全省第一个建立了遍及村、乡、镇、县、市的产前筛查、诊断网,保证全市每位孕妇都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产前筛查,产筛诊断为高风险的孕妇再到中心确诊。
目产前诊断中心成立两年多来,已确诊721例胎儿畸形,发现人鱼畸形、右下肢缺如、眼眶肿瘤、颜面部肿瘤、呼吸道高位梗阻等多例国内外罕见胎儿畸形,成功为两名怀孕仅13周和14周的孕妇确诊胎儿心脏畸形和颈部水囊瘤,有效降低了郴州出生缺陷,提高了人口素质。
行医的旅途,与爱同行。目前,雷冬竹又开始培训专门的产后康复师,引进整套进口产后康复仪器,用专业的手法、仪器帮助产妇们更健康更自信地面对未来生活。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