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我的事业 学生是我的最爱
株洲县五中 张霄宜
今天,领导要我在会上发个言,我想了很久,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性,一名普通的教师,跟学生讲,我可以头头是道,给大家讲,我还真不知从哪里讲起。思来想去,我已是年届花甲的人了,在教育战线上干了四十余年,还是讲讲我的教书生涯吧。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个汇报。
一生只为一件事
四十年来,我一直从事教育工作。自从我走向教育战线的第一天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岗位。三尺讲台,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但每当走上讲台,面对着一双双如饥似渴的眼睛,扫望着一张张青春年少的面容,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我从事的事业是高尚的。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爱岗敬业是第一位的,教书育人是神圣的。我深深地懂得,教学是一门艺术,有着极强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学乃师之骨,要当好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就要有过硬的自身素质。要提高学生,首先就要提高自己。几十年来,我总结了一条经验,要教好一堂课,除了深钻力究外,还要虚心地向同行们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于是,我坚持经常利用空堂时间去听其他老师的课。每听完一堂课,我都要进行详尽地分析,认真地揣摩,学技巧、学方法,科学运用、不断创新,长此以来,积累和丰富了我的执教经验。特别是怎样带好、教好高三毕业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增长了一些知识,学会了一些方法,因此,我所教的高三班学生在历次竞赛、高考和标准评比中总是第一。
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教学生,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和方法。我是物理学科的高级教师,担任物理教研组长,为让学生在物理学科上学有长进、学有成果,我探讨和总结了物理组的高三物理复习课三步教学模式,即“基础知识回顾-重点难点突破-课后延伸与拓展”,并在物理组推广,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益和效率。
孔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人如此,教学生亦如此。言传不如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好的,老师必须先做好。“为人师表”之意即如此。在教学上,我要求很“严”,对学生严,对同事严,对自己更严。我长期担任高三物理教学,应该说是轻车熟路,对要讲授的知识应该是倒背如流,但我对每一堂课,都事先制定好详尽的教案;每讲授一个知识点,我从不马虎。总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听得进;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学生听得懂。在上课板书上,也从不敷衍,书写工整规矩,连简单的等号,我都要用直尺比划。在我的同事中,有人说我太认真,有人说我太古板,有人说我这样太累了。是的,没错,我认为这不仅是一种态度,而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在教学生过程中,我注重言传,更注重身教。记得在任138班班主任时,我给自己订下 “每日十到位”的规矩,,即与生一同起床、早操、跑步、早读、课间操、眼保健操、读报、课余活动、打扫卫生、晚自习。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又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生奉献一件事
“大音希声,大爱无形”。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奉献,不图索取;只有最爱,没有私欲。几十年的实践,我深深感受到,老师与学生,既是教与学的关系,更是鱼与水的关系。自从我走上这个岗位后,我一直把全部的爱放在学生身上。学生中大部分是农家子弟,有的是贫困家庭,稍不慎意,时有辍学的可能,这就靠我们去倾注全部的爱,时刻给他们以关心与关爱。自我兼任县政协副主席后,学校没有安排我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虽然地位发生了变化,但我当班主任的职责没有变,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深了,更近了。2000年,我发现151班林得意同学因家庭困难而要求退学的情况后,我亲自跑到她家,了解情况,问清缘由,原因是他父亲去世后,母亲改了嫁,家中只剩下她一人,孤苦伶仃,生活无依无靠,继续学习无任何经济来源,我当时眼泪禁不住流下来了,天下竟有这样可怜的孩子。我对她说:“孩子,你要坚强,我就是你的妈妈。”事后,为她买饭菜票,给日常用品,带头捐款,还到民政局为她申请补助,让其读完高中。高中毕业后,我又多方联系,为她找工作,最后安排在一家企业打工。每年春节,她一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来看我。
孔子曰:有教无类。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在我的眼里,没有“优生”和“差生”的区别,再顽劣的学生也有优秀的一面,再优秀的学生也的不足的地方,关键在于怎么去引导,怎么去关心,让其健康成长。我有个学生叫谭超,就文化成绩来讲,应该是“差生”,进高三时,月考他才拿到167分。原因是好动好玩,学习没兴趣,以致经常逃学,令家长和老师特别头痛。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全面了解其情况,我主动找他谈话,经常与其接触。发现他身体强健,人很聪明,有体育天份。于是,我对症下药,一方面指导他多参与体育活动和锻炼,增强体育技能和知识;一方面鼓励他像学体育一样去学文化知识,培养他的学习兴趣。经长期接触,他对我有了好感,并能按照我的思路和指点去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做好每一道题,稍有进步,我就鼓励他,并请已考进大学的“师兄”与他进行交流,增强他的自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谭超终于创造了高考神话,考上了本科。所谓“优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成绩好的学生,他们也有不足,也有困惑。易培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高三前,他一直成绩靠前,算是“优生”。但我发现,进入高三后,情绪反常,成绩不稳定。经了解,他是卷入了情感的旋涡。当即,我与他的父母进行联系,并约定时间与其父母交流了情况,商量了解决方案。一方面是配合家长经常与其谈心,沟通思想;一方面及时关注其的表现,引导他正确处理高考与感情的关系与矛盾。经过三方努力,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取得了高考地区第一名,全省第五名。
一生无悔一件事
从教四十年,青丝换白发。四十年前,我从省城长沙来到株洲县插队落户。不久后,考入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后,也许是年轻人情感的冲动,也许是对事业的追求,也许是株洲县的山与水、人与情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毅然放弃了留在长沙市工作的机会,回到了株洲县这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一晃就是四十年。四十个春秋冬夏,四十载夜以继日,躬身耕耘,默默奉献,但我深知,春种一粒粟,秋收一颗籽,有耕耘,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这种收获,是情感上的富有;这种回报,是爱心上的升华。
四十年的教书生涯,四十年的艰辛努力,四十年的爱心倾注,得到了上级部门、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这是对我最大的鞭策和褒奖,也是给我最大的收获和回报。县委、县政府给了我莫大的荣誉,连续两届担任县政协兼职副主席,多次评为省、市、县劳模。学生也给了我最大的欣慰。在我带过的学生中,有叫我老师的,有叫老师妈妈的,有叫老师奶奶的,有的直接叫妈妈,我何其欣慰,何等自豪。我觉得:值。特别感人的是今年正月十六是我60岁的生日,学生们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多少年来,我没有惊动四邻摆过一次寿宴,没有和父母、兄弟姐妹团圆庆贺过一次生日,哪怕是逢十,亦是如此。没想到的是今年生日那天,我的学生来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来了,给我过了一个隆重而热烈的生日。那天,能来的学生都来了,一束束鲜花送到了我的手中,一杯杯寿酒敬到了我的眼前:老师,您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我们回报的却太少太少。今天给您过生日,是我们早已筹划好了的,怕您不肯,所以没有告诉您,请您原谅,这只是我们的一片心意。不能到场的学生纷纷寄来了贺卡或通过网络视频向我问好,向我祝福。特别令人激动的是一位和我儿子一同留日的学生,来到现场带来了远在日本儿子的祝福:妈妈,生日快乐!多么感人肺腑的话语,多么激动人心的场景,我流下了喜悦的泪水,我露出了由衷的笑容,也不由我回想起对父母的愧疚,对丈夫的愧疚,对儿子的愧疚。省院校等多家单位多次调我和丈夫回长工作,或从教、或从政、或从事科研,也好照顾父母,团聚兄弟姐妹,而这一切都被我婉言谢绝。1999年,我父亲年迈去世,我仅只请了一天假。我丈夫毕业于湖南师大数学系,是个高教人才,为了我们的爱情,他和我一同来到了株洲县,一同扎根于株洲县的教育事业。他知道我好胜、好强,他宁肯牺牲自己,在工作之余,操持家务,全力支持我的工作。儿子读书从小到大,我没有接送过一次,儿子在小学毕业作文中写道: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妈妈骑单车接送我一次。说实在的,我也曾是一个活跃分子,爱唱爱跳,爱说爱笑,为了工作,为了事业,我没有进过一次歌厅、舞厅,一门心思想的就是事业,一门心思想的就是学生。
三尺讲台,我一腔热血;千百学生,我一片爱心。为了事业,我耗费了青春;为了工作,我绞尽了脑汁;为了学生,我付出了心血,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的事业是崇高的,我的岗位是神圣的,我的学生是最爱的,我的付出是值得的。如今,我虽已年过花甲,但那三尺讲台,仍然是我痴迷、留恋的舞台;千百学生,仍然是我的最爱。说句心里话,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