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谈巾帼真风采 为民服务更风光
作者:刘小文
发布时间:2009-03-11 08:59:07
休谈巾帼真风采 为民服务更风光
———祁阳县浯溪镇白竹湖社区总支书记、主任唐娇云先进事迹
她像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农民田野的小草,她又像一颗露珠,一颗滋润脚下泥土的露珠,她更像一粒微尘,一粒融入大地的微尘,她就是浯溪镇白竹湖社区总支书记、主任唐娇云。从乡镇到社区,唐娇云同志在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最基层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到社区工作后,做了一名大事、小事都要操心的“小巷总理”,她以社区为家,舍小家为大家,六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埋头苦干,做到了胸怀大爱做小事,为民服务不言悔。
一、坚持做居民知心人,大事小事操心,不言苦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唐娇云同志总以其女性特有的细心体察居民的需求,对居民每一件事,不论大小,她都亲力亲为。
过去,湖滨新村小区地势低洼,是全城出了名的“水淹区”,只要连续下1-2天大雨,该小区便积水成河,人民小学的学生被迫停课,居民出行成了难题。这事关居民生活的大事时常牵动着唐娇云的心,她多次走家窜户征求意见,并积极向上级及有关部门领导请示、汇报,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她的不懈努力,2006年,湖滨新村下水道改造工程终于开工修建,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区及学校常年遭水患的后顾之忧,居民拍手称好。
这些年来,“路不平、灯不明”也是居民反映十分强烈的现实问题,尽管解决此问题涉及的部门多、资金大、困难也很多。但她不辞辛苦,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三番五次找相关单位协调,争取部门帮扶,隔三岔五同居民商议酬资投劳。2006年,她带领居民完成了人民小学路段降坡及平整50余米;2008年,在民生里小区、徐家园小区进行路面平整维修1000平方米;在阿司巷安装防护栏22米;在民生里、湖滨新村、阿司巷、徐家园、金盆塘、果园小区安装路灯80盏,总线路长3070米;制作社区便民宣传公示栏26个。
社区文化活动看似是小事,但在唐娇云心里,她认为文化是一个人、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城市的名片,社区文化活动是社区工作的灵魂,最能凝人心、聚人气。为活跃社区文化,她积极组建文化团队、大力发展文体骨干、广泛吸纳文艺队员、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目前,社区已发展腰鼓队、健身队、舞蹈队、门球队4支,参加各类演出的队员达500多人。他们为社区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既推动了社区文化的蓬勃发展,又丰富了广大居民的精神生活。
二、坚持做居民贴心人,难事烦事尽心,不言累
就业是民生之本。白竹湖社区位于县城中心区,下岗失业人员多,外来人员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非常大。身为社区总支书记、主任的她,深知责任重大,也时常为他们叫苦。她常说,“下岗失业人员已经熄灭了一盏灯,我们一定要为他们点亮心中的希望之灯。”
为全面掌握失业人员情况,她进张家,出李家,对每一位下岗职工的家庭状况、年龄和特长等基本情况做到了然于胸。经过调研,她发现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虽然较多,但社区内、县城内各经营活动单位也正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用工需求也在大幅度增长。更何况,白竹湖社区独特的区位优势,更方便居民扩大就业。但就业最大的禁锢是大部分居民就业观念陈旧。找到问题的根源后,她采取成立专门队伍广拓就业门路和引导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两项举措,为广大居民就业和再就业创造了不少机会。2007年,社区成立了再就业服务队,她亲自担任队长,同年底,她带领服务队队员李祁平同志通过多方努力,引进湖南餐饮品牌“宝庆人家”连锁店进驻祁阳,落户社区,该店一次性优先录用社区下岗女工18名。她通过不断开拓就业门路,不仅降低了社区失业率,而且还造就了一大批“创业明星”。 几年来,社区养鸽专业户谢金宝、求知书店老板付曙光、金明仕饮料厂老板郑君等创业明星相继涌现,为社区下岗人员提供就业岗位达10多个,为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唐娇云坚信,教育、引导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不失为解决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措施。社区特困户付发毫一家四人挤在一间阴暗潮湿的房间,两个儿子30多岁了未婚,又找不到事做。老俩口想要两个儿子跟着他们收废品,但俩个儿子觉得丢人,都不愿意。唐娇云知道后,她经常找他们两个儿子谈心、交心,给他们灌输“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只要是劳动所得,便可心安理得”等就业观念。在她的教育和引导下,他的大儿子从事了一段时间废品回收后,如今在生源百货当保安。目前,该社区通过她的帮扶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就业、再就业人员达110人。他们中,有的摆起了鞋摊、有的干起了家政服务,有的开起了小吃摊,有的架起了水果摊。
不仅如此,她还采取培训强化素质、落实政策促就业等措施,帮助广大居民实现了再就业。几年来,社区共培训人员近800人,为4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介绍了工作,为10名下岗职工提供小额担保贷款15万余元,为600名下岗职工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每当她看到下岗居民找到了工作,便觉得很欣慰,就算难点、累点,也觉得值。
三、坚持做居民热心人,东家事西家事关心,不言烦
调处矛盾纠纷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事关和谐社区发展的重要工作。在调纠工作上,唐娇云同志一丝不苟,从不怠慢,并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两条宝贵经验,一要出于公心,敢说公道话;二要对人诚心,将心比心。她经常告诫社区工作人员“你必须真心实意地为别人办事、着想,别人才能听你、服你、信任你,也才会同你说知心话。”实践中,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湖滨新村有一户居民,儿子、儿媳系再婚,男方再婚前有一女儿,女方未生育但又因输卵管堵塞,不能怀孕,小两口打算去大医院做手术,但老两口不同意,反对儿媳再生育,总是挑儿媳的毛病,还挑唆儿子再次离婚,一家人吵得不可开交。唐娇云得知后,多次主动登门做工作,从婚姻原则、家庭和谐、正确处理父(母)子、婆(翁)媳关系等方面进行劝导,两位老人从内心深处感觉到她处处都是为他们一家着想,终于改变了对儿媳的看法,思想转变了,纠纷化解了,一个面临破碎的家庭又重归于好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与稳定是全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正是由于她常常把东家事放在心下,把西家事挂在嘴上,不厌基烦地对待和处理每个居民最微妙的矛盾纠纷,六年来,社区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多起,成功率达99%。近年来,尽管各类信访诉求人员及问题呈上升趋势,也正是由于她用真心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确保了白竹湖社区无一人赴省进京上访,无集访事件发生,没有给党和政府添乱增压。
四、坚持做居民暖心人,为民服务倾心,不言弃
唐娇云同志深入群众,心系群众,最放心不下的是社区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无房户、病灾户、零就业家庭等特困群众,并一直努力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她亲人般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一是她根据低保政策,尽力为他们争取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社区现有170户、350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每月发放低保金2.3万多元。而且她还为他们争取到了每人每月生活生活补助25元、燃料补助8元、每户每年用电费用减免96度等优惠待遇。二是不怕麻烦,不辞辛劳,一点一滴地把党的温暖送进居民的心坎。四年来,共向社区困难居民送去慰问金、物资达11万多元,慰问、救济800人次。三是她不惜面子,竭力发动社会力量为他们捐款、捐物。6年来,她发动个体老板和社区党员为困难居民累计捐款捐物2万余元。四是她广泛宣传发动,努力动员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区已参保居民2700多人,享受医保待遇100人次,报帐总额达20余万元。五是她及时为特困居民申请大病救助和解决住房困难。她已为27位居民申请了大病救助,落实救助4万元;为31户困难无房的低保家庭解决了租房难题,落实住房补贴2.4多元;为19户无房困难家庭购买到了经济适用住房。
落实党和国家的惠民、利民政策,唐娇云同志义不容辞,为扶贫帮困,她更是身体力行。6年来,她坚持对孤寡老人谢云翘、王碧星及残疾人汪花果等困难居民进行长期帮扶,竭力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她们无私帮助,她每年都要从工资中挤出1000多元,用以帮助社区困难居民。
五、坚持做居民带头人,团结共事一条心,不言功
2003年2月,社区刚成立,基础条件差、各项工作都需要从头做起,她不畏艰难,知难而进。作为社区带头人,她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时刻保持着一种率先垂范、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时刻保持着一种团结共事、廉洁奉公的民主作风。正是这样,六年来,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及广大居民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社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区有了固定的办公房、社区功能更强、社区影响更广、居民对社区更加满意,各项工作走在了全镇的前列。白竹湖社区先后被评为省和谐社区示范社区、县信用社区、镇先进基层党组织、镇综治维稳先进单位、2008年镇重点工作目标管理一等奖。面对成绩,她说,“这些成绩的背后,流淌着全体工作人员乃至各位居民小组长的辛勤汗水和泪水”。
六、胸怀大爱做小事,平凡岗位献身心,不言悔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事无巨细,宣传政策、接待来访、维稳安全、调解纠纷、计划生育、文化卫生、就业民生、扶贫帮困……这些工作都需要唐娇云一一去做、去落实,干大事、做小事,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了烦事,跑上跑下、加班加点、吃苦受累,却无怨无悔。她说,“居民选我当主任,我的工作就是为居民服务,服务工作不分大小,关键是要用心为居民办实事。凡是群众的需求,哪怕再小,我也要怀着满腔热情去办好。只要做到了这些,我觉得能为居民服务很风光。”她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丰功伟绩,她为居民做的事真是太多了,多到大家都想不过来,又真是太小了,小到有时真的不值一提。
但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民服务天地宽。正是她,用赤诚的心浇铸着一种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辛劳和汗水诠释着一种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执着的追求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彰显着一名基层妇女干部夺目的风采,岂不很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