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的青春
作者:芷江妇联
发布时间:2009-02-19 08:14:21
飞扬的青春
——记芷江“十大杰出女性”王宝蓉
王宝蓉毕业于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专业考试过八级,曾在外资企业做高级白领。五年前,她遵从父命来到侗乡芷江一个山旮旯里白手起家创业。五年后,她从一位“门外汉”成长为一名化工“行家”和芷江兴洋化工的“掌舵人”。这就是市三届人大代表王宝蓉的青春足迹。这位1979年出生的耒阳女孩,本可以在外资企业做一名高级白领,也本可以躺在父亲创造的财富中过安稳的日子,但她却选择一种别样的人生。在她清秀、美丽的外表下蕴藏着一份执着与勤奋,有着与她同龄女孩少有的坚韧和深沉。
青春在异乡绽放
2002年7月,从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的王宝蓉凭借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过硬的专业功底,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外资企业长兴(广州)电子有限公司谋得一份体面的白领职业,负责公司的国外客户联络,订单管理和售后服务工作,待遇非常优厚。在外资企业工作的经历不仅开阔了她的视野,也让她学到了外资企业独特的管理经验。王宝蓉的父亲一直从事化工生产,在氯酸钠生产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一心想扩大自己的企业规模。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湘西大开发战略,王宝蓉的父亲决定利用自己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延伸产业,进军湘西地区,他把目光锁定在水电资源丰富的芷江。他在芷江蟒塘溪电站旁选择了近3万平方米的土地,准备投资数百万元,兴建氯酸钠生产线。谁来管理这个工厂,父亲想到了王宝蓉。接到父亲的电话,王宝蓉心情很矛盾,虽然是否有一份工作对她不重要,父亲的财富足够她一生衣食无忧。但这份外资白领的工作却给了她了解国外企业管理的机会和平台。才刚刚进入角色就退出,也许是人生历程中的遗憾。而对父亲说“不”,却又让她难开口。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但最终,亲情的召唤战胜了理想的追求。王宝蓉毅然放弃了在广州发展的机会,来到芷江。
父亲给王宝蓉的就是一片荒地、一笔启动资金和一条办厂思路。对在优越环境中成长的她来说,这是一个考验。面对还是荒地的厂区,父亲问她,能坚持下来吗?王宝蓉坚定地点点头。她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女孩,虽然家境富裕,却没有富家千金的娇气。她住进工棚,与工友一道吃住。跑银行筹资金,跑部门办理手续,对这个刚走出大学校门没有多久的年轻女孩来说,这是一条从来没走过的路。在尘土飞扬的工地,在月光皎洁的夜晚,在行政部门穿梭的日子,王宝蓉有过孤独、无助,但却坚强走过。风雨过后将阳光灿烂。凭借执着和真诚,王宝蓉打开了一扇扇大门。从公司注册到厂房建成竣工投产,王宝蓉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2004年10月,芷江兴洋化工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一个年产5000吨的氯酸钠生产企业在芷江落地生根。
氯酸钠主要用于纸浆的漂白和饮用水消毒,是目前最洁净的消毒剂和漂白剂,属于环保产品,应用前景广泛。但这个领域对王宝蓉来说,却是陌生之地。王宝蓉迎难而上,拿起书本从头学习,边学习边实践边请教专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王宝蓉掌握了氯酸钠的全套生产技术,从“门外汉”到成为一名氯酸钠生产“行家”。在生产过程中,公司曾遇到各种困难,电力一直是困扰兴洋化工生产的瓶颈,因为缺电,企业投产后一直开开停停,一些技术人员和员工开始流失。王宝蓉四处奔走呼吁,终于解决了电力问题。随着国家政策对特殊行业的限制,氯酸钠生产门槛越来越高,环保安全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王宝蓉与专家员工一道,克服技术难关,并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资金购置环保设施。在她的努力下,公司环境和安全评估顺利达标。
企业走入正常生产轨道后,王宝蓉着力加强公司内部管理,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对员工进行素质与技能培训,并亲自编写《岗位操作规程》、《质量手册》,用制度管人管事。内部管理的加强有力地提高了公司的办事效率和企业的生产能力,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产氯酸钠达5000吨,年创税收从最初的50万元到数百万元。2007年到2008年公司两度扩大生产规模,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产值达7500万元元,上缴利税可达300万元。公司先后被芷江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纳税企业”、“十佳非公有制企业”。先后为当地少数民族群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与当地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
她视异乡为故乡
从踏上芷江这块土地的那一时刻,王宝蓉就把这方热土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她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喜欢这里纯朴的民风。2003年芷江举办第一届“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虽然企业刚起步,诸事都得亲历亲为,但得知县里缺少英语翻译,王宝蓉主动请缨,积极投入到和平文化节的筹备工作,帮助组委会查历史资料,翻译外交资料,到各个景点了解情况,做好口译的准备。和平节开幕后,她放下公司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节会工作中,陪同国际友人参观浏览芷江,了解芷江的历史和现状,了解芷江乃至中国民众对历史的记忆和对世界和平的祈福。在和平节会活动中,王宝蓉以一个芷江人的身份向外界推介芷江。
在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王宝蓉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芷江竹坪铺乡修公路缺少资金找到王宝蓉,公司捐了3000元。了解到一些贫困学子考起大学因家庭贫困而面临失学时,王宝蓉主动找到县招商局、教育局联系,表示每年将资助一名大学生。只要是有益于芷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事,在她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王宝蓉都以公司名义积极参加。县优化办聘请她当行风评议员,她认真履行职责,经常深入到自己监督的部门进行调研和检查,并进行社会调查和明察暗访,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各个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行风评议会上,她敢于实话实说,有力地促进了行政部门的工作。
王宝蓉说,自己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奉献给芷江这方热土。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发挥公司的规模、技术和品牌优势、地理优势、客户信誉优势,抢占市场先机,公司决定在近两年内将在芷江新选址,建设年产10万吨的氯酸钠生产线。把芷江兴洋化工做大做强。届时,公司年产值将增长到5亿元,每年上缴利税将达3000万元,可为当地群众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力争使公司成为全国生产氯酸钠的龙头企业。
——记芷江“十大杰出女性”王宝蓉
王宝蓉毕业于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专业考试过八级,曾在外资企业做高级白领。五年前,她遵从父命来到侗乡芷江一个山旮旯里白手起家创业。五年后,她从一位“门外汉”成长为一名化工“行家”和芷江兴洋化工的“掌舵人”。这就是市三届人大代表王宝蓉的青春足迹。这位1979年出生的耒阳女孩,本可以在外资企业做一名高级白领,也本可以躺在父亲创造的财富中过安稳的日子,但她却选择一种别样的人生。在她清秀、美丽的外表下蕴藏着一份执着与勤奋,有着与她同龄女孩少有的坚韧和深沉。
青春在异乡绽放
2002年7月,从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的王宝蓉凭借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过硬的专业功底,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外资企业长兴(广州)电子有限公司谋得一份体面的白领职业,负责公司的国外客户联络,订单管理和售后服务工作,待遇非常优厚。在外资企业工作的经历不仅开阔了她的视野,也让她学到了外资企业独特的管理经验。王宝蓉的父亲一直从事化工生产,在氯酸钠生产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一心想扩大自己的企业规模。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湘西大开发战略,王宝蓉的父亲决定利用自己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延伸产业,进军湘西地区,他把目光锁定在水电资源丰富的芷江。他在芷江蟒塘溪电站旁选择了近3万平方米的土地,准备投资数百万元,兴建氯酸钠生产线。谁来管理这个工厂,父亲想到了王宝蓉。接到父亲的电话,王宝蓉心情很矛盾,虽然是否有一份工作对她不重要,父亲的财富足够她一生衣食无忧。但这份外资白领的工作却给了她了解国外企业管理的机会和平台。才刚刚进入角色就退出,也许是人生历程中的遗憾。而对父亲说“不”,却又让她难开口。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但最终,亲情的召唤战胜了理想的追求。王宝蓉毅然放弃了在广州发展的机会,来到芷江。
父亲给王宝蓉的就是一片荒地、一笔启动资金和一条办厂思路。对在优越环境中成长的她来说,这是一个考验。面对还是荒地的厂区,父亲问她,能坚持下来吗?王宝蓉坚定地点点头。她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女孩,虽然家境富裕,却没有富家千金的娇气。她住进工棚,与工友一道吃住。跑银行筹资金,跑部门办理手续,对这个刚走出大学校门没有多久的年轻女孩来说,这是一条从来没走过的路。在尘土飞扬的工地,在月光皎洁的夜晚,在行政部门穿梭的日子,王宝蓉有过孤独、无助,但却坚强走过。风雨过后将阳光灿烂。凭借执着和真诚,王宝蓉打开了一扇扇大门。从公司注册到厂房建成竣工投产,王宝蓉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2004年10月,芷江兴洋化工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一个年产5000吨的氯酸钠生产企业在芷江落地生根。
氯酸钠主要用于纸浆的漂白和饮用水消毒,是目前最洁净的消毒剂和漂白剂,属于环保产品,应用前景广泛。但这个领域对王宝蓉来说,却是陌生之地。王宝蓉迎难而上,拿起书本从头学习,边学习边实践边请教专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王宝蓉掌握了氯酸钠的全套生产技术,从“门外汉”到成为一名氯酸钠生产“行家”。在生产过程中,公司曾遇到各种困难,电力一直是困扰兴洋化工生产的瓶颈,因为缺电,企业投产后一直开开停停,一些技术人员和员工开始流失。王宝蓉四处奔走呼吁,终于解决了电力问题。随着国家政策对特殊行业的限制,氯酸钠生产门槛越来越高,环保安全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王宝蓉与专家员工一道,克服技术难关,并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资金购置环保设施。在她的努力下,公司环境和安全评估顺利达标。
企业走入正常生产轨道后,王宝蓉着力加强公司内部管理,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对员工进行素质与技能培训,并亲自编写《岗位操作规程》、《质量手册》,用制度管人管事。内部管理的加强有力地提高了公司的办事效率和企业的生产能力,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产氯酸钠达5000吨,年创税收从最初的50万元到数百万元。2007年到2008年公司两度扩大生产规模,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产值达7500万元元,上缴利税可达300万元。公司先后被芷江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纳税企业”、“十佳非公有制企业”。先后为当地少数民族群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与当地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
她视异乡为故乡
从踏上芷江这块土地的那一时刻,王宝蓉就把这方热土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她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喜欢这里纯朴的民风。2003年芷江举办第一届“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虽然企业刚起步,诸事都得亲历亲为,但得知县里缺少英语翻译,王宝蓉主动请缨,积极投入到和平文化节的筹备工作,帮助组委会查历史资料,翻译外交资料,到各个景点了解情况,做好口译的准备。和平节开幕后,她放下公司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节会工作中,陪同国际友人参观浏览芷江,了解芷江的历史和现状,了解芷江乃至中国民众对历史的记忆和对世界和平的祈福。在和平节会活动中,王宝蓉以一个芷江人的身份向外界推介芷江。
在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王宝蓉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芷江竹坪铺乡修公路缺少资金找到王宝蓉,公司捐了3000元。了解到一些贫困学子考起大学因家庭贫困而面临失学时,王宝蓉主动找到县招商局、教育局联系,表示每年将资助一名大学生。只要是有益于芷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事,在她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王宝蓉都以公司名义积极参加。县优化办聘请她当行风评议员,她认真履行职责,经常深入到自己监督的部门进行调研和检查,并进行社会调查和明察暗访,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各个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行风评议会上,她敢于实话实说,有力地促进了行政部门的工作。
王宝蓉说,自己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奉献给芷江这方热土。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发挥公司的规模、技术和品牌优势、地理优势、客户信誉优势,抢占市场先机,公司决定在近两年内将在芷江新选址,建设年产10万吨的氯酸钠生产线。把芷江兴洋化工做大做强。届时,公司年产值将增长到5亿元,每年上缴利税将达3000万元,可为当地群众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力争使公司成为全国生产氯酸钠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