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 为山 寨 当 村 医
——保靖县水银乡马福村女医生 田蕊
田蕊是保靖县水银乡马福村的一名乡村医生,她扎根农村从医15年,以真情真爱为老百姓服务,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乡村好医生的颂歌。
田蕊,女,38岁,土家族,中专文化,1993年8月从常德卫生职工学校毕业后,一直在水银乡马福村卫生室工作。2005年,她所在的村卫生室被评为湘西自治州“示范村卫生室”。田蕊本人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第九界湖南“青年五四奖章”、湘西州“十大新闻人物”、湘西州第十届“十大杰出青年”。
(一)
田蕊的老家在永顺县石堤镇。1993年7月,从常德市卫校毕业后,田蕊嫁到了保靖县水银乡马福村。这是一个土家族聚居的地方,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民们看病十分困难,大家有病就挺着、有痛就挨着。田蕊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医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田蕊的理想终于实现了,可是,到底是到村外条件好的医院谋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是留在村里当一名乡村医生,当时,田蕊有些犹豫不决。就在这时,马福村的一件事深深刺痛了田蕊的心。一位患者因为救治不及时,病死在家里,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人世。那几天,田蕊的心久久无法平静,眼里浮现着那位村民临死前痛苦挣扎的样子,耳边回响着其他患病的村民忍不住病痛的呻吟。田蕊强烈地感受到,村民需要一个就医的地方,农村需要医务人员!田蕊的公公彭傜忠是一个老中医,那段时间,他也开导田蕊说:“田妹,你学过西医,我懂中医,如果能中西结合,那对看病的村民来说,就是一件大好事了。”马福村的现状和公公的开导,促使田蕊坚定了留在村里的决心,并决定办一个村卫生室,给土家山寨的父老乡亲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由于刚从学校毕业,田蕊家里十分困难。办卫生室的时候,借钱成了头等大事。田蕊和爱人走东家,串西家,嘴巴子磨破了皮,脚板子走起了泡,找两边的亲戚朋友借了个遍,终于拼凑得两千多块钱,创办了马福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是一件苦差事,苦就苦在出诊上。马福村有10个自然寨,只要病人来喊,田蕊就风风火火地赶去看病。
田蕊在行医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难。田蕊的女儿彭妃出生时,正是村卫生室最忙的时候。那时,田蕊的爱人在县城上班,村卫生室是田蕊和公公一起打理。孩子没有人带,出诊时,田蕊只得背上孩子去给病人看病打针送药。有一次,在下坡时,田蕊突然脚底踩滑,大人孩子一齐摔倒,田蕊的手脚划破了皮,孩子的脸上也划出了血。在卫生室特别忙的时候,田蕊的公公在二楼装了一个围栏,把孩子关在里面。
田蕊的苦,牵动了远在永顺老父亲的心。1995年,他帮田蕊在石堤镇医院联系好了工作,要田蕊过去上班。田蕊要走的消息村民们晓得了,他们赶来围着我,说:“田医生,你走了,我们看病不方便。你可是我们这一带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面对可敬的村民,田蕊战胜了自我,毫不犹豫地对乡亲们说:“我不会走的,其实我也离不开你们了。”田蕊的选择得到了村民的欢迎,却得罪了父亲。有一年多时间,父亲没有和田蕊这个“不听话”的女儿说过一句话。
田蕊常对自己说:“我的医术高一点,病人的痛苦就少一点。我的医术不好,心再好,也难以解决病人的痛苦。”这么多年来,田蕊通过努力取得了乡村医生证书、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但在田蕊行医过程中,仍然感到掌握的医学知识不够用,特别是妇产科方面的知识。2002年初,田蕊托亲戚帮忙,决定到永顺县人民医院进修妇产科。在进修的10个月中,田蕊一直租住在一间极为简陋的房子里,因为兜里没几个钱,下班后田蕊就去农贸市场买最便宜的菜。由于营养不良,加上在医院劳累过度,有几次,田蕊的头一阵一阵地发晕,全身冒着冷汗,仿佛天就要塌下来了,但田蕊咬着牙坚持进修了下去。
进修回家不到一个月,学来的妇产科技术便派上了用场。2002年11月22日下午4点多钟,水银乡车湖村23岁的孕妇彭明艳双胎早产,在送往县人民医院的路上,途经马福村,急产下两个女婴,其中大女婴重度窒息,当时情况万分危急,假如这时候再向县医院求救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家属请求田蕊立即抢救。经过田蕊一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母婴三人终于转危为安。
(二)
从医14来年,病人在田蕊心中的分量最重,田蕊为病人付出,她无怨无悔。但我也是人之母,人之女,也是血肉之躯,田蕊又何尝不想痛爱好子女、孝敬好父母?虽然田蕊当初没有听父亲的话到镇卫生院顶他的班,可老父亲最终还是宽容和理解了田蕊,并时刻关注田蕊、关心田蕊。他把自己种的药材拿来送给田蕊,十几年来从没有间断过对田蕊的支持。现在,76岁的父亲年事已高,身患类风湿、骨质增生、痔疮、慢性胃炎等多种疾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每次去看父亲,老人家就对田蕊说:“爹现在的日子是数天天过了,说不定哪一天你就见不到我了。”知父莫过于女,田蕊知道这话的弦外之音是想自己能守护在他的身边尽女儿的孝道。去年4月3日,田蕊父亲病情加重,住进了永顺县人民医院。田蕊去医院看他,父亲见田蕊来了,却不谈自己的病情,反而嘱咐田蕊:“你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了,你一定不要骄傲,要做得比以前更好。”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听到这生离死别的话,田蕊既为高大无私的父亲而骄傲,又为自己远离父母没有尽到孝道而自责!
2006年11月,田蕊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07年元月8月又在北京中南海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原卫生部长高强的亲切接见。3月15日,省卫生厅厅长刘家望受省委书记张春贤的嘱托,也专程来看望田蕊。今年6月2日,田蕊作为奥运火炬手,参加了在岳阳的奥运火炬传递,省、州、县投入30万元的马福村卫生室也建成投入使用,并成为了州中医院的医疗支助点。
(三)
田蕊是一个有着高尚医德的人,她视职业为神圣,视患者如亲人。她说,“村民需要一个就医的地方,农村需要医务人员,我要一辈子扎根乡村,尽我的力,尽我的心,为村民看好病,守护村民的健康”。由于田蕊的个人努力,现在的马福村已经实现了“村民小伤小病不出村”的目标,一些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实现了就地治疗。
田蕊还是个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的人。在田蕊看来,光有为村民解除病痛的美好愿望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真正给村民带来实惠。因此,15年中,她不断钻研业务,哪怕工作环境再艰苦也从不放弃。由于她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寨甚至外乡村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田蕊精心医治的人,都夸田蕊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田蕊更是作风朴实、扎实、踏实的人。马福村的老百姓称她为村里的“120”。她心里时刻装着村民的疾苦,无论风霜雨雪,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老幼贫富,田蕊总是随喊随到,不讲价钱、不提条件,有钱看病,无钱也看病,15年如一日。
田蕊看病还时时为困难病人着想,低价药能治的,她就不用贵药;无论路途多远,她绝不收出诊费,从医15年,她为村民免费检查身体7000多人次,对特别困难的患者还免除医药费。
田蕊以她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她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