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华,女,现年41岁,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8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95年晋升副教授,1999年晋升教授,1999年至2001年为比利时Kuleuven大学访问教授。现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计算机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自动化学会理事。
阳春华教授长期工作在高校教学科研第一线,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方面表现优秀,学术成就突出。2004年获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2005年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荣获第五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是一名杰出的女性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如下:
1. 德才兼备,奉献精神强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科学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与奉献精神,在学校最需要她时义无返顾地放弃国外良好的科研条件,提前回国投入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攻关。勇挑重担,不计个人得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身边人,先后给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8门,已培养研究生和留学生50余名,现指导在读博士与硕士研究生32名,组织教学过程严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爱戴,多次获“教学质量优秀奖”、“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留学生教师”等称号。
2. 学术成就突出,科研成果斐然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国家技术创新基金以及厂校合作重大科研项目30多项。鉴定科技成果1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被国际SCI、EI和ISTP三大权威检索系统收录52篇,多篇论文发表在《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和《自动化学报》、《计算机学报》等国内一流刊物,并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等奖。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居国内领先地位,应用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奖励包括:
1) 成果“智能集成优化控制技术及其在锌电解和炼焦配煤过程中的应用”,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成果“汽车关键电器性能智能自动化测试系统”,200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 成果“锌电解和炼焦配煤过程智能优化操作技术与应用”,200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4) 成果“大型航空航天构件模锻和热处理装备智能控制系统”,2004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5) 成果“现场总线型智能模糊控制系统及其在有色金属工业窑炉的应用”,2004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6) 论文“An Optimal Power-Dispatching Control System for the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of Zinc Based on Backpropagation and Hopfield Neural Networks”,2004年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优秀论文
7) 成果“智能集成优化控制技术及在锌电解和炼焦配煤过程中的应用”,2003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8) 论文“Hybrid Intelligent Control of Gas Collectors of Coke Ovens”, 2002年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优秀论文
9) 成果“微机控制汽车用起动机性能测试系统”, 98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10) 成果“锌电解电耗与分时负荷控制的数学模型及优化调度”,200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1) 成果“集气管压力集散控制与智能解耦控制系统”, 99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2) 成果“焦炉配煤集散控制及专家控制系统”, 97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3) 成果“锌湿法冶炼电解过程专家控制系统”, 97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14) 成果“煤气炉两级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94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15) 成果“浸出渣回转干燥窑集散控制系统”,94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16) 专利“锌电解过程分时供电优化调度技术”,2005年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苛性比值与溶出率在线检测方法”,2004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大型立式淬火炉的电加热控制系统”、“大型立式淬火炉加工工件表面温度的测量方法”、“大型模锻水压机分配器控制系统”,2005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 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精神强
近年来,阳春华教授带领她的研究团队始终围绕国民经济建设重大需求问题开展研究工作,针对我国冶金企业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自动化水平低的现状,深入开展了以保证产品产量为前提,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为目标的复杂工业过程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的工业应用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安全可靠运行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实现了高质量、低成本和少污染的控制目标,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我国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和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作了重要贡献。主要应用成果包括:
☆针对锌湿法冶炼电解过程特点,结合实验方法建模和神经网络建模,建立了锌电解电耗与分时负荷优化控制模型,通过引入混合罚函数概念,结合智能优化算法,有效解决了一类具有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为先进控制算法的工业应用提供了范例。基于这一技术开发的“锌电解过程分时供电优化调度系统”,在保证每日锌产品产量、质量和工艺指标的前提下,以每日所耗电费为优化目标,调度和控制锌电解过程生产。系统投入锌湿法冶炼厂运行后,明显减少了电能消耗和用电费用,年节约电费1800多万元,降低了锌产品生产成本,并为稳定电网负荷、保证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钢铁工业炼焦配煤过程特点,根据焦化理论和生产所获工业数据构造数学模型,以群体专家经验得到的定性知识构成规则模型,将解析的数学模型与基于知识的规则模型相结合,建立了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基于定性定量综合思想,提出了可用于一类复杂工业过程优化控制的专家优化设计方法。开发的“炼焦配煤集散控制及专家优化控制系统”,在保证焦炭质量指标的前提下,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实时确定最优配煤比,并由集散控制系统实现配煤比的跟踪控制,稳定了焦炭质量,提高了焦炭质量等级,显著降低了焦炭生产成本,年直接经济效益超过800万元。
☆针对钢铁工业焦炉集气管压力系统特点,将专家控制算法与经典PID控制和前馈控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混合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对一个具有强耦合、存在严重非线性、扰动剧烈的复杂工业对象的控制。基于该技术开发的“焦炉集气管压力集散控制与智能解耦控制系统”投入生产企业运行后,将焦炉集气管压力稳定在工艺要求范围内,大幅度减少了煤气泄漏和焦炉炉壁结痂,延长了焦炉使用寿命,减少了环境污染,年直接经济效益460万元。
☆根据现代汽车工业对汽车电器产品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开发了软硬件配套、功能齐全、可靠性高、重复性好的机电一体化的系列汽车关键电器性能智能自动化测试装置,在汽车电器生产线上快速完成起动机、发电机和电磁开关各项性能的全自动化测试,大幅度提高了产品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和劳动生产效率,确保汽车电器产品质量。已有20多套成功应用到我国汽车行业各主要汽车电器生产厂家,两套出口至伊朗,并以推广到坦克电器测试中,所开发的“坦克配电装置组态控制仪器测试系统”已成功应用到军工生产企业,可完成多达50个品种的坦克配电装置的全自动化智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