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平,华容县实验初级中学英语教师,20年如一日,凭着对事业的一份真情和挚爱,在教育这方圣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收获着一个又一个硕果。2006年中考,她所教的153班27人考上省重点中学,9人在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毕业生优秀率达96%。人们都说她是教坛“奇人”,称她为“教坛巾帼英雄”。
争当一名“教研专家”
不搞教研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学,王大平深信这一点。一直以来,她研究教材、研究大纲、研究教法、研究学生,并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
在教学实践中,王大平推行愉快教学法,即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教“can”这个单词时,她没有单纯讲这个单词怎么拼写,而是问学生:“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can’的例子?”“打篮球”、“踢足球”、“画画”、“唱歌、跳舞”……“can”的内容一下子丰富起来,课堂也活跃多了。“那么,你们谁能把你们的‘can’表演给大家看呢?”王老师循循善诱,孩子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踢毽子,整个课堂都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仅记住了“can”这个词的写法,还懂得了其用法。省、市有关专家在听课时,对她的这种“愉快教学法”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说她是“新课标”的率先实践者。
她提出的“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调动情感,三环递进”的教学模式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多次在全国、省学术交流会上推介。近年来,她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多篇,还被确定为“县外语学科带头人”,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年年在全县名列前茅,所辅导的学生也多次获国家级奖励。在接踵而至的荣誉面前,她非常冷静:“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只不过选择了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式而已”。
乐做一辈子“孩子王”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从踏上教师岗位的那天起,王大平就牢牢记着这样一句座佑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德为首,育人为本”。因此,在她的课堂上充满的是平等、赏识、关爱和循循善诱以及对学生的理解。
2005年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课上,全班学生正襟危坐等待倾听这位40多岁、慈眉善目的新班主任的谆谆教诲。“我们班的同学有多少?大家数数。”王老师出乎意料地问。同学们愣了一下,便纷纷数起来。“60名”,大家陆陆续续数完后,都肯定了这个数字。“不对,应该是61名”,王老师颇为风趣地说,“我也算一个”。后来,同事们便给了她一个封号一一孩子王。而事实证明,王大平是个名符其实的“孩子王”,每天学生到校自习,她已在教室里等侯;学生放学,她才下班;吃早餐,学生一份,她也一份。下课了,有学生提议踢毽子,她说:“我第一个踢”。学生轮流扫教室,每月轮一圈,她每期扫5次;打扫卫生冲厕所,她主动请缨冲一个坑;课余活动是篮球赛,她自告奋勇为球员抱衣服,“加油”声喊得震天价响。
要做好“孩子王”还真不容易。王大平不只是把自己融进孩子群中,成为他们的好朋友,还引导孩子的思想行为,将“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协作的精神,鲜明的个性”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
愿为学生永远的“妈妈”
在王大平简陋的书房里,挂着这样一幅墨迹:“问情之所至——孩子;问心之所归——孩子;问业之所成——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就是她生命的全部。
2003届班上有个外地来的女生,很胖,身材看上去不很匀称。刚报到的那天,王老师便亲切而又委婉地对她说:“如果你穿宽松些,长些的衣服就更漂亮了。”毕业后的一天,王老师收到她的一封信,信上说:“亲爱的王老师,我不知道如何感激您,我的身材使我小学时受尽了别人的嘲讽,自尊心也几乎丧尽。而在初中三年,您象关心女儿一样处处关心我,想方设法帮我掩盖不足,竟无一同学知道我的秘密,使我能静心地学习……”。
学生王永新是个苦命的孩子,父母早故,跟随其姨妈过日子。三年级二期时,姨妈因所在的企业倒闭下岗而南下打工。王永新生活从此无着落,经常迟到缺课,成绩也一落千丈。她把王永新接到了自己家中,腾出自己并不宽·敞的房间给他学习,同吃同住,还坚持为他辅导功课,王永新被这份真情深深地感动了,学习非常用功,毕业会考以全县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该县一中录取。三年后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寸草报春晖”,每年的母亲节、教师节,王永新都从北京向王老师寄来贺卡,他说之所以选择北师大,就是立志当一名像“王妈妈”一样平凡而又伟大的好老师。
王大平来华容县实验初中19年,资助学生不下100人,为学生垫付学费上万元。在学生心中王老师不是母亲胜似母亲。
甘当无私奉献的“春蚕”
也许有人不会相信,王大平参加工作20多年来,没有请过一天假,期期都是满负荷的工作。每期家访百余人次。她曾两次放弃高薪聘请“外出”的机会,心甘情愿乐守清贫,扎根讲台。有人问她图的是啥,她朴实的说:“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对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
王老师的家离学校不到两公里,可师生、家长们都说她的家在学校。她每天6点到校,晚上10点才回家,长期以来课余时间和寒暑假都用在工作上。作为女儿、媳妇,父母公婆年老多病,作为母亲,儿子正值读书期,该有多少家务事要做,可她一踏进校门就忘记了家。2002年上半年是她儿子紧张的高考复习期,许多父母都隔三差五去看望子女。王老师尽管十分牵挂儿子,却因实在离不开学校、学生,每次都说过两天去,总没去成。2004年,她母亲重病住院,王老师白天照常上课,只有到很晚时才到医院尽一份孝心,虽十分劳累,却没有向领导同事吭过一声,更没有在学生面前流露丝毫。人们说她是一条无私奉献的“春蚕”。
采得百花酿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参加工作以来,王大平用独到的育人技巧和满腔的挚爱捧来了一大堆荣誉,先后15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5次被评为市、县劳动模范,2001年获省“芙蓉百岗明星”称号,并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2004年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当选为岳阳市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