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中作乐 乐满福城
作者:北湖区妇联      发布时间:2009-01-06 16:14:31

 


    在第七届“北湖之夏”音乐周上,有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神奇北湖”民间民俗专场演出中《龙狮祈福》的总导演、75岁的魏明老师。
自编自导辟出郴州腰鼓一片天地
 
  1951年魏明16岁,长得婷婷玉立又能歌善舞的她被学校选中集中训练后,打着腰鼓到衡阳去接苏联专家,那是她最早与腰鼓接触。她觉得这种手、脚、脑、脖子、身体并用的运动项目很过瘾、很好玩。可当时社会上并不流行腰鼓,之后40余年,她一直没再接触过腰鼓。
  1992年退休后,闲得无事的魏明和一些退休老人每天在公园里转悠。想到40多年前挎着腰鼓手舞足蹈、神气活现的样子,她突发奇想:“何不将身边这些闲来无事的老人们组织起来建立一支腰鼓队,大家在一起健身锻炼,让老人们老有所乐?”她的想法立即得到了老人们的赞同,不久就有30多人加入了这支队伍。魏明从零做起,她从电视、唱片中认真听音乐,当听到喜欢的鼓点就记下来,运用到腰鼓中去。这支队伍每天在公园训练,一招一式非常认真,半年后大家终于修成正果,鼓打得有板有眼,舞跳得像模像样,从此,“咚!咚!咚——”的鼓声响遍了郴州街头。因队伍中大多数是中老年人,魏明给队伍取名为“夕阳红腰鼓队”。这就是郴州第一家腰鼓队,也是我市唯一注册的腰鼓队。
    队伍不断壮大之后,“夕阳红腰鼓队”中的一些队员学成之后逐渐分离出去成立自己的腰鼓队,通过这种由学员到老师的不断循环,目前,我市已有20余支腰鼓队,成为大街小巷的一道风景。
 
鼓声“咚锵”为节会增光添彩造气氛
 
    魏老师说,因为中心城区禁止放鞭炮了,很多庆典活动显得冷冷清清,而她们的腰鼓队却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遗憾。“郴州山水旅游节”、“郴州市全民健身展示暨申奥大会”等重大活动上都有“夕阳红腰鼓队”的身影。2000年郴州举办山水旅游节时,市文化局的领导找到魏明,要她负责排练一支200人的大型腰鼓队。接到任务后,她每天早早赶到训练点,一丝不苟地指点,由于队伍大,她经常喊得口干舌燥,因为不停地在队伍中穿梭工作量极大,她每天要吃两次早餐。一个月后,她带领的这支腰鼓队以鲜艳的服饰、浩大的声势、多变的队形、喧天的锣鼓声赢得了满堂喝彩,为节会营造了热烈喜庆的氛围。省体育局领导看了她们的出色表演后,多次邀请她们去长沙贺龙体育馆演出。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后,魏明带领她的腰鼓队接连几天在街上进行庆祝表演,让全城人民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除此之外,每年的春节,魏明还带着她的腰鼓队去敬老院进行义演,慰问孤老,为她们捐款捐物。2002年,“夕阳红腰鼓队”荣获“湖南省全民健身先进队”;2003年,被全国妇联、国家体委评为“巾帼健身队”。
 
言传身教悉心培育桃李
 
    魏明觉得,腰鼓本是群体性娱乐项目,应该让更多中老年人投入其中,享受生活的乐趣。魏明开始她的教学计划。打铁还需自身硬。魏明不断创新鼓点、手势、舞步,形成了她自己的3套12种腰鼓打法,取得了“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健身操)”、“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腰鼓)”、“一级裁判员证”(健身、秧歌)。魏明还到嘉禾、桂阳等地去指导了几个腰鼓队,现在魏老师教出的学生已有近千人。
  去年,魏老师在鲁塘镇的上鲁塘村教了一支腰鼓队。自从腰鼓在该村敲响后,昔日没有娱乐活动整天坐在麻将桌旁的农村妇女们也开始手舞足蹈起来。随着腰鼓队的成长,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和谐。看到上鲁塘村的村民通过打腰鼓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该镇其他村的村民心里也痒痒的。今年初以来,该镇的下鲁塘村、冷水村、碧塘村也先后邀请魏老师去教。魏老师和助手胡建元轮流坐镇,每周星期二、星期五魏老师6点钟坐班车颠簸两个小时前往鲁塘镇,再坐摩托车去村里。到那里就开始上课,在喧闹的锣鼓声中来回走动,大声耐心讲解,一个一个手把手地指点、示范,中午休息一阵后接着教,下午4点钟又往回赶,到家时已是6点多钟。
    “我还想到临武等县去教学,让那里的妇女同志也能接受到腰鼓的规范教学。让更多的妇女加入腰鼓队,进行健身娱乐,让生活多些欢乐。”这就是魏老师朴实的心愿。
让生活多一些欢乐 ,并把这欢乐洒向福城的每一个角落。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