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谭利梅服从组织安排,被派驻东安县水岭乡吊牛坪村扶贫。从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到旅游部门干部,再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虽然工作性质、工作对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她始终保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不变,以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树立了一名基层干部的光辉形象,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认可。2018年被东安县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被县政协评为“优秀政协委员”,被县扶贫办评为“优秀驻村帮扶干部”,她通过微信电商渠道将村里的红薯卖到全国各地的做法,被永州市扶贫办做为典型在《永州日报》宣传报道。
一、聚焦产业发展,倾心帮扶见实效
吊牛坪村是水岭乡离乡镇最偏远的山村, 2015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2017年,吊牛坪村虽然实现整村出列,但村民的收入普遍不高。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成为制约脱贫攻坚的短板。“脱贫致富快,产业带动是关键。要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做为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2018年,以县统计局牵头,县旅发中心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为成员单位的驻水岭乡吊牛坪村扶贫工作入进村以后,多次深入村里调研,在听取村支两委、广大党员干部以及群众意见后,确定了工作思路,并制定了一系列特色产业发展措施,大力发展特色红薯种植。
谭利梅和村干部一起多次去当地的红薯种植大户陈杰那里取经,询问红薯的品种,如何起垄,如何施肥还有后期加工等事宜。红薯苗从广东运回来后,她和工作队村干部一起帮着从车上一捆一捆地卸货,个子娇小的她从没说过累。红薯即将上市,包装袋如何设计?用哪样的图案,配哪些文字?每一个细节,都经过谭利梅的精心思考。
谭利梅帮着搬运红薯苗
“产业发展有销路,产业扶贫才有出路。”红薯即将开挖,怎么样才能打开销路呢?谭利梅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她看到朋友圈很多人在做微商卖产品,别人能卖产品,我为什么不试着利用朋友圈卖村里的红薯呢?说做就做,此后每天她都有意识地拍照,村民挖红薯,自己装红薯,红薯刚出锅,将这些相片都第一时间发朋友圈,没想到效果非常好,一发圈后,很多人留言纷纷订购,不到三天,1000斤红薯一售而空,有的还卖到了湖北江西广东等地。
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国庆长假的一天,谭利梅牺牲休息时间,特邀当地自媒体《我爱东安网》的负责人唐时辉前往村里帮助拍摄做前期宣传工作,还叫上老公和孩子帮着一起分捡红薯并装箱。晚上回家赶稿,撰写的通讯《东安产业扶贫结硕果 水岭吊牛坪村红薯急找销路》在当地几家自媒体发表,点击量达十余万人次。第二天,全国各地都打来电话咨询红薯销售事宜,村支书郭建新说他一天最多的接到了四十多个询问红薯销售的电话。东安电视台和永州电视台先后来村里采访报道,为进一步打开销售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谭利梅和村民一起挖红薯
白天她在村里挖红,并装箱打包,连续十多天,手上的红薯渍一直洗不掉,下午四点多,回到县城,忙着将红薯发快递,等爱人下班了,再让其开车帮忙给县城的买家们送红薯,送完最后一箱红薯已是华灯初上。晚上,谭利梅忙着录入快递单号,并继续撰写通讯报道,多篇通讯发布在省市县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进一步提搞了水岭吊牛坪红薯的知名度。“我白天是体力劳动者,晚上是脑力劳动者。”她笑着和别人描述她每天的工作。
朋友圈资源毕竟有限,谭利梅便主动出击,积极对接一些旅游景区和爱心企业,搭建产销对接桥梁,通过她的努力,高岩湖景区、金易德农庄、醉江南洒店、孙家饭店等企业从村里订购了近一万斤红薯。孙家饭店负责人还组织30多个员工前往村里红薯基地帮忙挖红薯,不到三个小时,为村里挖完了一亩地,并和村里订购了3000斤红薯。谭利梅当晚回家加班赶稿,其写的《爱心企业帮扶贫困村 助力产业扶贫暖人心》发布在当地自媒体上,为鼓励社会各届参与扶贫,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她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我们没想到的,她想到了。”村支书郭建新这样评价谭利梅。
由于宣传工作做到位,加上社会各届和各部门的支持,村里的红薯全部脱销。通过土地租赁、入股分红、劳务协作等形式,约60户贫困户受益,人均增收3000元,村集体经济增加3万元。
二、心系贫困群众 多办实事解民忧
谭利梅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把扶贫工作做到了百姓心坎上。
有一天,谭利梅在入户走访时,发现77岁高龄的文多其老人家里散养了几十只土鸡,便询问土鸡销路问题,老人一脸愁容。谭利梅了解到土鸡品质后,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将土鸡拍照发朋友圈帮村民吆喝卖土鸡,身边的同事好友看到后纷纷打电话或留言来咨询订购,不到两小时,就预订了35只土鸡,还帮周围的邻居卖了十多只。
谭利梅帮村民卖土鸡 老人乐开了花
谭利梅心系贫困群众,为民做实事不止这一件,她用小善大爱温暖着村民的心。
村部前面几步路远处,是贫困户张继意家。他一家四口有三个是病人,八十高龄的老母亲常年瘫痪在床,二十一岁的长女患精神疾病,张继意近五十岁了,心脏有问题,干不了重活,只有十一岁的小女张辰身体还算健康,读小学五年级,虽然一家四口都享受低保政策,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的。谭利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想到自己的女儿和张辰年龄差不多,将女儿一些不常穿的衣服带给张辰,还将家里的课外书也带给她看。她还将每次去张继意家走访的情况以及感悟写成扶贫日记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引起了一些好心人的关注,有的还托她帮那个小女孩带去衣物和文体用品。有时,谭利梅在村里做饭菜时特意多做了一些,给张继意家里送去,也给他的一家送去了温暖。
谭利梅的结对帮扶对象胡乙生非常勤劳,种了30亩地,谭利梅想着春耕生产时他可能需要雨靴,特意从街上买了两 双高筒雨靴送给胡乙生。
“我是农民的女儿,从小便体会到农民生活的艰辛不易,关心他们,为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我们每个扶贫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谭利梅这样说道。
三、做好委员履职 为脱贫攻坚建言献策
2017年底,谭利梅被提名东安县第九届政协委员,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政协委员如何在脱贫攻坚中有所作为呢?这是谭利梅下村扶贫后思考的一个问题。
2018年9月,谭利梅参与了政协组织的产业扶贫调研,深入到全县十多个贫困村,了解到产业扶贫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她发现大部分有产业的贫困村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重视前期农业生产,忽视后期的产品销售,产销对接不畅通,农产品销售困难。扶贫的基础在市场,拔穷根的核心是产业扶持。如果销售困难,很容易造成返贫现象。谭利梅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认真思考,分析了问题所在,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独立撰写的建议<<多措并举 助推农产品销售>>作为东安县政协第三次常委会发言材料,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脱贫攻坚,最终要依靠人才支撑,特别是青年人才。谭利梅通过自已驻村和调研发现,贫困地区条件落后,人才匮乏,如何培育人才并发挥人才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她将自己所想所愿形成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大返乡创业扶持力度 优化返乡创业环境>>递交县政协,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政协力量。
谭利梅说:“扶贫工作是一项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能投身到这项事业中我感到非常光荣。有这样一个人生阅历,使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努力、奋斗和价值。无论身在何方、无论在什么岗位,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