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红老师,女,汉族,1974年10月出生,高级教师。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扎根在乡村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至今已有25年之久。她爱岗敬业,扎实工作,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先后被评为衡东县小学科学教学能手,衡阳市小学科学教学能手,湖南省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衡阳市小学科学研究委员会理事,衡东县骨干教师,衡东县优秀教师,石湾镇优秀班主任。同时,她也热心参加石湾镇的公益事业,2017年在石湾镇第15届妇女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石湾镇妇联副主席。
扎根乡村,以校为家,从不耽误学生一节课
1993年9月,何老师服从分配,来到石湾镇茶石小学任教,茶石小学,两排低矮的小平房,下雨的天气,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一个不足100平方米的小操场,没有水泥硬化,也没有草皮绿化,更没有塑胶美化,就是那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黄土地。从家里到学校有十多里山路,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她选择了住校。由于学校坐落在一个偏僻的小山坡上,买菜不方便,她只好一周回家一次,带些鸡蛋蔬菜。或者到山下的幼儿老师家里打牙祭。晚上住在人员极少的半山腰,难免有些害怕,但她总是早早地关上学校的大门,开始备课、看作业。一个48人的一年级班,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五门课程一个人全包了,白天要上一整天课,只有晚上加班。她幽默地说:“晚上专心写教案看作业就忘记怕了,挺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就是说,人从出生就开始学习,到死才能停止学习。何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勤学乐教的老师。为了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每天天刚蒙蒙亮,何老师就起床自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皇天不负有心人,8年时间何老师取得了自学考试的大专和本科文凭,她常常风趣地说:“中国人民全面抗战8年,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我孤军奋战8年,取得了两张自考文凭。”在自学考试期间,由于她的看书入神,忘记了关电炉,造成烧掉了书桌,炸掉了窗玻璃,熏黑了房屋。近视眼镜也是那个时候戴起来的。但是,她没有后悔过,因为她喜欢,腹有诗书气自华,妙语连珠在课堂。何老师有上进心、有责任心、有事业心,教学中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优化组合教法学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石坝联校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里,年年教五六年级语文,每年的质量检测优秀率75%以上,合格率100%,没有丢下一个乡村孩子,成为石坝联校的标本老师。
县城里好几个学校都有意调动她,她都一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不管在石湾镇的哪个学校,何老师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坚持签到坐班,坚持年年出满勤。她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女儿。工作起来就忽视了父母。父母年事虽然不高,但父亲心脏病,母亲高血压。2013年上学期,她母亲由于高血压造成脑出血开颅,父亲因为受不了妈妈开颅的打击,心肌梗塞发作同一时间离开人世,再加上女儿高中毕业,还有公公常年帕金森病生活不能自理,家里的一大摊子事,她简直是分身乏术。但在面临照顾家人还是坚守工作岗位的二难选择时,她毫不犹豫毫无怨言地选择了后者,把家人交付给亲人照顾,自己只是星期天去探望。她深深地知道亏欠父母的太多了,得到了家人的误解是理所当然的,但她还是含泪走进了课堂。因为她不想让三百多名学生失望和等待,不想耽误学生一节课。同时,为筹集妈妈的手术治疗费,何老师低价贱卖了小镇上的房子。如今,为了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她把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也带在身边,跟自己一起住校,成为远近闻名的带着公公住校的第一人。第三年,由于工作需要,何老师被调到了石湾镇的石坝联校任教语文,在那里,何老师结了婚,生了崽。虽然在小镇上有套小房子,但是为了节省每天来去路上的时间给个别留守儿童,一家三口仍然是以校为家。何老师的一家三口都是扎根石湾的老师。丈夫谭湘辉老师,1990年参加工作,扎根石湾,已经28年了,他长年教五六年级数学,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去年,女儿谭晔大学毕业,本来在长沙有份不错的工作,但在她极力劝说下,参加了我县的招聘考试,也正式成为了扎根石湾的乡村教师,教初中两个年级的数学,当一个班的班主任。杨柳枯了又绿了,桃花开了又谢了,学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同事进城了一批又一批,她们夫妻仍然扎根乡村。
慈母情怀,爱生如子,温暖留守儿童的心田
在石湾镇石坝联校工作的十二年间,何老师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当班主任,何老师一直奉行身教胜于言教,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记得在她本班有个叫罗学勇的同学,因为家里穷,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再加上自己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经常迟到,不遵守课堂纪律。她前后共六次到学生家找他及家人谈心了解情况,并免费给他提供作业本、笔等学习用品,还专门安排一个自制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与他结成一对一学习帮扶组合。他感受到了老师的真爱,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一个学期下来,他再也没有违反纪律,成为了一位爱学习的好孩子。当然,还有一个代表性的学生周慧同学,她一家三姐弟都在石坝联校读书,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爷爷奶奶都不在人世了。周慧同学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弟妹的任务。一个五年级的小女孩要做起这一切来,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一切,何老师也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给予了周慧及她的弟弟妹妹以慈母般的关爱。每周何老师都要免费给三姐弟学习上查漏补缺,以至于懂事的周慧同学并没有因为家务多而耽误学习,六年级毕业时她还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初中学校。生活上,何老师给予三姐弟无微不至的关怀。今天孩子们吃饱了吗?衣服穿得暖和吗?何老师总会记挂着。记得有一次,涨大水,三姐弟带的午饭弄倒了,衣服鞋袜全湿了。何老师连忙生火帮孩子们烘烤衣服鞋袜,并拿自己家的衣服给孩子们换上,还让三个孩子中午和自己一起吃午饭,三个孩子当时很是感动。对三个孩子慈母般的关爱一直坚持到周慧同学小学毕业。那个下午,周慧带着弟弟妹妹,朝何老师深深鞠一躬,说:“老师,谢谢您!”那一刻何老师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把三个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由于班主任工作出色,流动红旗常驻本班,何老师也被学校镇里多次评为优秀班主任。
潜心教改,提升自我,打造高效趣味课堂
2007年上学期以来,何老师调入本镇的完全小学。由于工作需要,何老师被调配教科学。“学海无涯,教无止境”。为了不断提升自我,何老师加强学习,把握新课标,并且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每年的毕业会考成绩优秀率合格率总是居全县前列。何老师注意加强个人的专业成长,积极认真地参加省市县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取得了较喜人的成绩。2008年10月参加衡阳市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竞赛获市二等奖;2009年5月参加衡阳市第四届小学教育信息化课件竞赛获市三等奖;2009年10月参加衡阳市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获市一等奖;2010年6月参加湖南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论文评审获省三等奖;2012年9月在衡东县第二届教学能手大赛中获“教学能手”殊荣;2014年5月参加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教师组获金奖;2014年9月参加衡阳市中小学教师新课程教学能手大赛获小学科学学科一等奖;2015年参加衡东县微型课大赛获小学综合组一等奖。同时,她注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辅导学生制作的科技创新作品多次在县市获奖。2016年组织学生参加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撰写科学小论文,134班的刘文玉同学和135班的刘思雨同学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她也获得了国家级指导一等奖。2013年到2016年,她接连两次被评为县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由于表现出色,2017年她又被评为了市级骨干教师。2017年教师节,衡阳市教育局举行了大型的庆祝表彰活动,“谢谢您,燃灯者”,247名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获得表彰。她也披上了“衡阳市优秀乡村教师”的红绶带,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她更加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与新任科学老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认真指导、督促徒弟开展教学工作,对徒弟参加教研课、竞赛课进行重点指导并及时加以点评。自2012年以来,她参加进修学校,教研室,师训股,教管中心等组织的,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校际交流等活动,上示范观摩课,说课讲座共计10多次。2015年她被县教师进修学校特聘为“国培计划”衡东县中小学“送教下乡”项目授课专家,小学科学培训在育星小学举行,她以说课结合现场实验的方法,给参训老师以示范和引领,让参训的老师得到提升和进步。她指导苏红梅、郑崇新、吴会莲三位老师上汇报课,取得了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的好成绩。2016年她再次被评为市县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她说:“我很积极地参加这样的活动,就是想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我县的教育事业越办越辉煌!同时,也希望团队成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越来越专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她知道教师吃的是一碗良心饭,教师任重而道远。勤教学、苦钻研,不图名利,脚踏实地继续默默无闻地工作。就像是扎根山野里的一株百合花,乡村教育就是肥沃的土地,乡村学生给了她充足的阳光,她谦逊而又骄傲地努力开放着,花儿纯洁摇曳夺目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