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萍:服务温暖心灵 大爱撒播四方
      发布时间:2018-04-16 08:55:54

说起周艳萍,身边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她不仅外表长得美丽,而且内心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深知她的人,都会用三个字概括自己的感慨——“不容易!”

自愿参加义工,挚爱洒向人间

周艳萍出生于1968年6月,1986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南县南洲镇水利管理一站财务股长。2011年,周艳萍就主动加入了南县义工协会,从事无私帮助别人的工作。6年来,她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组织并亲自参与了100多次义工公益活动。她和理发小组的成员坚持为南县精神病院的病人们理发,一干就是四年,服务对象500多人次。那是一个特殊的人群,衣服脏、头发凌乱,而且神志不清。但周艳萍总是笑意盈盈,热心为他们洗脸、洗头、理发。有一次,一位精神病人看到周艳萍拿出理发剪,以为要“加害”他,挥起一拳,理发剪刺进了周艳萍的手臂,血流如注。但周艳萍没有责怪,简单包扎后继续投入工作。周艳萍还坚持在节假日走访全县的敬老院,给老人们送去衣服、茶叶、腐乳等物品,为老人们讲故事,讲笑话,嘘寒问暖。为了实现资助户与贫困学生的对接,周艳萍与义工们开着中巴车,不辞辛苦,每天访问贫困户,最多的一天达14户,回来后又进行汇总,时常工作到深夜。周艳萍的爱心、热心和耐心,赢得了各级组织和社会的好评,她被推选为义工协会理事,多次被评为“南县优秀义工”。在她“正能量”的影响下,南县义工协会迅速发展,由最初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几百人,使全县的助学、扶贫、帮困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茶。

情系孤寡留守,爱心温暖三湘

周艳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生价值取向,以中国传统美德作为追求目标。她将爱心奉献给老、弱、病、残,将真情传递给留守儿童。三年前,她主动报名担任“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和“德兰光明慈善基金会”志愿者。去年4月,住乌嘴虢家铺村贫困学生杨蓉,因父亲已故、母亲患有精神病而面临辍学。周艳萍主动与南县金话筒学校联系,让她免费接受培训,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学校教育,周艳萍又将孩子转学到城西中学,后来杨蓉考入重点班,在全班名列前20名。去年3月,在救助远在祁东县的残疾孩子小陈的活动中,周艳萍多次给小陈打电话,安慰她受伤的心灵,鼓励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她还和德兰光明慈善会多次电话联系,支持手术实施。通过多方帮助,小陈终于在北京协和医院顺利手术,康复后成为一名行走正常的孩子。作为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的义工,周艳萍负责学校的图书阅读推广工作和其他资助项目。她不遗余力,牺牲休息时间,和其他义工共同帮助农村中小学建立图书室,在海内外募款购书和捐赠。到目前止,图书室共收到捐赠图书15200多册,受益的贫困学生达10000余人,为发展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相夫教子爱亲,创建和谐家庭

周艳萍热爱生活,在家养花养草,作烘焙,练瑜伽,搞户外活动,建立“南县户外群”,人员发展500多人,使南县户外活动规模化,促进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在本职工作中,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清正廉洁、遵纪守法,2016被推荐为南县第一十七届人大代表。在家中,她相夫教子,孝敬老人,帮助亲人度过难关,创建和谐美好家庭。前几年,年近八旬的公公得了肺癌,她亲自将公公接到在中医院,每天端茶送饭、浆衣洗裳,从无怨言,直到老人去世。现龄八十的婆婆住在乡下,周艳萍每周都要抽空去探望老人,大包小包,水果鱼肉,还定期将生活费送到老人手中。夫家兄弟姐妹七人,负担重,经济压力大,周艳萍拿出自己的房产证帮助叔子贷款,发展养殖业。2011年,夫兄刘正德患鼻咽癌,周艳萍主动拿出钱来进行帮助。侄女生孩子,周艳萍去找最好的医生接生,又烧艾叶水送到产房。小叔子以前一直在外打工,侄女成为了留守儿童,周艳萍将她接到家中,供给她的生活,指导她做作业。同学张景宏得抑郁症,她连夜奔波赶到长沙,到湘雅医院挂号,找医生,买饭菜。朋友杨先生在美国,父母住在南县老年公寓,周艳萍隔三差五地去看望,还给两老送去衣服、食品。在家,周艳萍既是一个贤妻,也是一个良母,孩子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成才,现在湖南卫视当记者。周艳萍以一颗善良的心、似火的热情让自己的亲人、朋友感动得流泪。

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没有报酬,周艳萍用一颗跃动着爱的心,完成着爱的传递,带给人们温馨与快乐,她将汗水融化成满脸笑容,快乐他人的同时也快乐自己,为我们和谐社会注入了正能量。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