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典型系列报道
阳光洒在新化县科头乡对江村太老冲山,漫山的桑树、无花果诉说着这里的改变。
王丽云很熟悉山里的一草一木,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丽云夫妻俩人每天天没亮就要上山,为他们辛苦培育的桑树苗、无花果苗除草施肥,也正因此,平淡无奇的太老冲山在他们手上渐渐变了模样。“以前没干过农活,记得才嫁过来的时候,锄地还挖到了自己的脚,是我的丈夫将我背回来,当时真的是又伤心又感动。”王丽云讲述起他们夫妻二人与太老冲山的故事。
故事却又要从浙江义乌讲起。1999年12月,王丽云满怀憧憬,与新化县科头乡对江村的杨卫平结婚。结婚后的几年,生活却并不平静,经济上经常入不敷出。夫妻俩人于是决定南下打工,辗转6年之后,最终在王丽云娘家人的帮助下来到浙江义乌,开了一家小餐馆,并将丈夫联系到专门种植桑葚的义乌金镇农场打工。命运的眷顾,加上王丽云淳朴的爱与勤劳执着,让这个家走出了困境,过上了小康之家的幸福日子。
在义乌谋生的岁月里,王丽云凭着敏锐的眼光,看准了桑果产业具有巨大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于是跟丈夫商量,毅然放弃生意兴隆的餐馆,两人都到金镇学桑葚种植技术。王丽云夫妻凭借诚实、肯干、好学,不到一年时间就成了农场的种植骨干。2013年,当得知王丽云想回家乡种植果桑创业的的想法后,农场老板毫无保留地传授了育种技术、栽培技术、嫁接技术给王丽云,还为王丽云引荐了浙江农科院的专家。
同年10月,有了一定技术基础、种植经验与经济基础的王丽云回到家乡,开始筹划自主创业。为摸索对江村土壤、气候条件是否适宜桑果种植、桑果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口味,她稳中求进,首期流转40亩荒地,只试种了600株桑果。第二年4月全部挂果收获,由于产出的桑果个大味甜,长沙、娄底等地很多人都慕名而来,争相求购。王丽云信心更足、意志更坚定了,更重要的是,她始终没有落下学习,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去北京农家女学校、浙江农科院、湖南省蚕桑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广州蚕桑研究所等地学习取经。
2015年5月,她在原有的40亩山地上加种了桑果9600株,又流转土地20亩,种植新苗4500株。
2016年2月,她从浙江金华引进优质无花果种植300亩,由于技术好,管理得当,当年就有了成效。
2016年11月,扩大桑果种植面积305亩,桑果种植累计达365亩。
2016年10月,她又流转土地135亩,新建20亩桑基鱼塘,打造一个115亩采摘与休闲农场。
2017年元月,王丽云在新化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础上创立了湖南省昭博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从单一的自产自销模式向“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成功蜕变。
王丽云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却始终心怀感恩。她从自己的桑果种植经历中总结出一套科学、高效、安全的种植技术,无偿传授给周边村民,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帮扶周边120多户村民进行规模化种植,推动贫困户发展桑葚255亩,这些贫困村民种植桑葚后,每人每年创收达2.5万元以上。
2015年12月19日,村里一男孩被搅拌机绞伤,她一次性帮助支付医药费9700余元;村里另外一男孩得了白血病,她慷慨解囊,并发起慈善捐款1万3千多,莘莘学子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她出钱出力,先后共资助了10余位贫困学子继续学业。
“一路走来,辛苦是值得的。能够帮助他人也使我快乐。”王丽云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