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46岁那年竟关闭生意红火的服装店,去当一名初中生,53岁又通过高考走进大学,还免费开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雷妈妈”。
她,就是湖南省祁阳一中“雷大妈开心屋”心理辅导员雷运姣。
为了圆梦,殚精竭虑育儿女
1952年“土改”时,雷运姣出生于湖南宁远县官桥镇,父亲冀望她命好,便取名“运姣”。雷运姣从小聪明伶俐,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一年后母亲再嫁。12岁那年,她以优异成绩考上县里的重点中学,但由于母亲和继父重男轻女,她只读了40天书就被迫辍学回家。此后,小小年纪的她,不得不操起了剪刀学裁缝。1972年,未满20岁的她在父母的包办下,嫁到祁阳县潘家埠镇,生下一儿一女。
自己被迫辍学的经历,让她刻骨铭心。1981年,她带着孩子迁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祁阳县城。她想凭自己的缝纫手艺,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通过调查,她选择在县城最有名的“金凤服装店”隔壁开了一家缝纫店。她深知自己这样做要冒很大风险,但她坚信自己能干好。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两个月她就站稳了脚跟。此后,她一边经营生意,一边照顾孩子。
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她从不打牌,也不打麻将,每天挤出时间给孩子讲故事、猜谜语,陪他们看书,教他们画画,让孩子从读书中得到快乐,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
为了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她从不额外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孩子每天做完家作后,可以自由地玩耍,寒暑假也不用上补习班,让孩子过一个轻松、快乐的假期。孩子有时考试没考好,她也从不责骂,总是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失败。
为了鼓励孩子进步,她这样奖励他们:在校遵规守纪尊敬老师,在家在校热爱劳动,学习成绩进入班级前十名就带他们在本地旅游;进入前三名就带他们去外地旅游。
儿女没有辜负她的期望,从小学到中学,成绩都一直名列前茅。1991年,儿子考上了大学,1995年又考上了华中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女儿也于1994年考上大学,后来又考上了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为了求知,不惑之年重返校
雷运姣妹妹的丈夫是一位台胞。1996年妹夫去世后,为了争夺财产,妹夫的养女以她父亲的名义来打官司。通过雷运姣的不懈努力,对方最终答应撤诉。在和解协议上签字时,雷运姣因为文化不高,没有看清协议中的文字陷阱。拿回来给律师一看,才知道上当了。当时她赶紧追到机场与妹夫的养女他们理论,谁知被他们狠狠地羞辱了一番。那一刻,她感到无地自容,觉得光有钱而没有文化实在太丢人了。
于是,1997年9月1日开学那天,她鼓足勇气来到祁阳县浯溪三中,找校长商量自己读书的事。经再三恳求,最后校长接纳了她。
雷运姣46岁重返课堂这件事,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整个祁阳县城炸开了锅,一时间成了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话题。有人说她赚足了钱,如今再来读书,是想当官、入党;有人说她是神经病;有人说她是为了出风头。然而,这些闲言碎语丝毫没有动摇她关掉店门走进校门的信心和决心,因为她深知自己这样做,是为了追求少时未曾完成的求学梦,是为了弥补自己内心深处的遗憾,是为了给儿女树立一个求学上进的好榜样。于是,在浯溪三中念完初中后,她又继续到祁阳一中读高中。2002年,她以53岁的高龄参加高考并有幸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录取,此后又继续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自修心理学知识,并取得心理咨询资质。
为了奉献,不遗余力献爱心
雷运姣在祁阳一中上高中时,一个高二男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心理负担重而跳河自杀了。雷运姣虽不认识这孩子,心里却难过了很久。她联想到自己也曾有过不堪重负企图自杀的类似经历,经过慎重考虑,她决定用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去帮助孩子们打开心结。于是,她产生了创办一个心理咨询室的念头。
不久,她便给校长写了一封信:“……人有自杀行为并不是昨晚想自杀今天就跳河的,而是心中有了解不开的结,可能早在一个月甚至半年前就有自杀的念头了。这就好比一个炸药包,只要有一个引子被点着了就会爆炸。而在没有实施自杀行为之前,如果有一个人在他耳边说悄悄话,让他倾诉内心的痛楚,就会解开他的心结,从而使他走出自杀的误区。我有母爱,我愿意义务为学校服务,为这些同学解开心结……”
雷运姣的建议得到了校长的大力支持,1999年10月24日,“开心屋”开张了。
高中毕业后,她又把“开心屋”办到了大学。不管在哪里,“开心屋”都深受同学们的关注和信任,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在“开心屋”里,她知道了孩子们的许多“秘密”,也成了他们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开心屋”建立19年来,雷运姣累计为前来咨询和写信求助的10000多名学生无偿服务过,免费为全国各地大学、中小学做励志报告500多场听众超过30万人,及时发现和挽救有自杀倾向的学生20多个。《湖南日报》《今日女报》《中国妇女报》等20多家文字媒体对她进行连续跟踪报道,先后10次成为中央电视台“面对面”“半边天”等栏目的嘉宾,9次走进湖南卫视的“真心风采”“晚间新闻”等栏目接受访谈,上海、安徽、浙江、大连、辽宁、北京、山东、湖北等外省电视台也分别对她进行过深度报道。19年来,她获得了一项又一项殊荣:2001年首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提名奖”,2004年“全国五好学习型家庭”,2000年“湖南省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2003年“湖南省十佳道德标兵”,2005年“湖南省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