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清简素雅的衣裳,一张可亲可敬的笑脸,一种如沐春风的气质,让人初见便生出亲近感和信赖感,她就是王亚惠。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她致力于把一件事做实做好——尽自己的力量,为全区上千户家庭排忧解难,做群众知心的“小毛姐姐”。
2014年,王亚惠从领导岗位内退之后,点燃了内心深处志愿服务的火焰。在区政府政务政务中心,区司法局,区卫计局,区妇联的支持和筹划下,成立了天元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王亚惠被聘为调解委员会的专业调解员,依托天元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的窗口间,开设了一间充满温馨的小屋“等等吧”。如今已经成为天元区婚姻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一张名片。3年多来,已接待500多对,1000多人次,有效地预防和化解了婚姻家庭纠纷,促进了家庭幸福与社会的和谐发。
社会责任是动力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家庭的和美,作为一名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员,在调解家庭婚姻矛盾纠纷时,我坚持自愿、合法原则,坚持公平调解,不偏不倚,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其承担的压力和承受的痛苦,让对方肯定自己,接受自己。在具体工作中,她也总结了一些工作技巧:调解时,最好在具有亲和力的环境下进行,更容易促成双方交流;尽量给双方当事人中立的感觉,尽力用亲和的语言交流;要先找出分歧的焦点,再找出双方的共同点以及解决争议的途径,注意双方当事人的情绪,使双方当事人尽量保持冷静和理性。“让心停留一会儿,让爱回味一会儿”正是它的主旨。王亚惠说,取这个名字,源于她目睹的一起事件:吵架的小两口冲动地办理了离婚手续,走出门冷静下来,双方都有些后悔了。“那时如果他们能等一等,慢一点,也许就不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来啊!”王亚惠觉得,这个事情要有人来做,带着这样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她走上了这条路。
真诚有心是秘方。王亚惠坦言,她没有什么专门的调解方法,根据情况灵活处理、见机而行,以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群众的问题,才是她的秘诀。有时候,走在路上碰见小夫妻吵架,她随口但有心的几句话,也能无形中化解一次危机。她不喜欢那种“为调解而调解”的气氛,像开会一样紧张严肃,而是营造轻松和缓的、寓于生活中的手法,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一番谈话,就那么自然平常的气氛,如平日拉家常一般,便能让人打开心结,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知识充电是能量剂。尽管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许多资质,王亚惠深知家庭婚姻矛盾纠纷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平时不仅在矛盾调解中积累经验,还要加强学习,学习法律、心理学及家庭婚姻等方面知识,提高理论水平的需要。空闲的时候,她就自己捧起一本好书细细阅读。从这些充满哲理和智慧的书中,她不仅仅吸收了更多的知识,还将自身的修养进一步提高。她表示这是涵养自己能量的过程,也有利于摸索出解决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经过这样的学习,她更加积淀了自己的能量。从她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对人性的尊重、对爱的维护,还有平和的心态。面对这样的“小毛姐姐”,前来咨询的人们,无不愿意与她分享心底的秘密,诉说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仅仅是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在亲子教育、家庭关系、心理调节上有什么疑惑和不解的,也都会前来找她。“小毛姐姐”已经成为群众的知心人。
“等等吧”是无悔选择。她也记得那一次。一位只有10天就要临产的妈妈,哭哭啼啼地跑来要和丈夫离婚。好在她有着丰富的照顾孕产妇的经验,再加以百般疏导和开解,终于将他们的误会冰释。后来他们生下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曾专门抱着孩子前来致谢,两人关系亲密和睦。那幸福的模样,也深深留在了她心里。“他们的幸福,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我也更加有了动力。”王亚惠表示,只要自己做得动,愿意一直这样做下去。
她常说,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在每一次调解咨询过程中,她都能悟出很多生活的智慧和哲理,正如她在《爱的公开信》中写的一样,“世界一切安好”便是她的心愿了。这份工作虽然具有挑战性,也能收获成就感,她会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上再接再厉,为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