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七里山中学做好八大“留心”工程,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家。
工程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学校组织开展了“留守儿童”的普查活动,摸清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形成“一生一档”,其中包括学生信息、帮扶计划、帮扶记录、家访手记、监护人及委托监护人责任书、辅导记录等内容,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档案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工程二: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
在留守儿童中确立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互相交流、沟通,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向领导组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工程三: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热线
学校开通了“亲情电话”,让孩子们能够轻松第实现与父母的沟通,鼓励孩子们每月与父母通话一次,架起了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桥梁,电话费由学校买单,充分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学校公开教师电话,让外出务工家长随时与老师取得联系,家长可以通过教师电话了解留守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工程四:打造留守儿童悦读天地
学校在现有的条件下,因陋就简,安排一个可以容纳30名左右学生同时阅读的阅览室,让留守学生拥有一个安静明亮的读书场所。学校计划投入资金购买一批图书,在学校原有图书室的基础上建成一个留守儿童图书室,力争藏书达一万册以上,让图书室成为留守儿童的精神乐园。
工程五:设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室
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姚彩红老师担任心理辅导员,主要负责解决学生心里的困惑,让留守儿童回归亲情关爱的怀抱。
工程六:建设留守儿童放映室
为缓解留守学生的学习压力,愉悦身心,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励志教育,学校建成一个可以容纳120人的放映室,利用课余和晚自习的时间,集中组织留守学生观看影片,以达到教育和营造轻松环境的目的。
工程七:开辟留守儿童劳动实践场所
学校开辟了近40亩的留守儿童劳动实践场所,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也让孩子们在劳动的过程中懂得了父母的艰辛,理解了父母外出工作的苦衷,增进亲情。
工程八:建设留守儿童运动区
学校借提质改造东风,将留守儿童运动场地建设纳入建设预算之内,计划建成一个400平方米的风雨运动场地,包括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场地投入使用后,必将大大改善学生的运动质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宁乡是一个农村教育大县,同时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关爱留守儿童,是我县教育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只要我们多付出一份爱心,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为留守儿童营造美好的家园,留守儿童的生活就会多一份精彩,多一份感动,多一缕阳光,多一份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