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下一个学生—安化县大福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作者:龚伟 宁党初      发布时间:2015-06-24 09:29:16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由来已久,安化县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安化县大福镇夯实基础,实行人性化管理和教学结构调整,以“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为理念,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点园”结合 让低年级学生就近上学

6月12日中午,安化县大福镇禾黄小学内,90名幼儿吃完午饭后,老师组织他们在教室看了10分钟动画片,然后午睡。在休息室里,每个小朋友都有专门的床铺,教室里还配备了空调。“这是我镇最先实行点园结合的学校之一。2013年,我们投资了35万元,新建了2个幼儿教室,配备了电视和空调等设备,让村上的幼儿可以就近入学。”大福镇中心学校校长黄志气说,以前这些幼儿要到镇幼儿园上学,有五六公里路程,要坐校车。把幼儿园整合到当地小学后,还是由镇幼儿园派出教师任教,学生最远的不超过2公里,家长接送可以步行。

当地村民田谷云算了笔账,孩子在村里上幼儿园,光路费一项,每年减少1000多元,学费每学期也要少近400元。而且每天自己接送也很放心。村民对此也非常拥护。“当时学校搞建设时,资金很紧张,村上就组织村民给学校硬化了水泥坪,也算是尽一份力。”

把高年级学生往镇中心小学或中学集中,幼儿园和低年级学生就近办学的“点园结合”模式,是大福镇中心学校根据实际采取的创造性举措。2013年推行之后,如今已经有了6个这样的点,镇中心学校通过项目资金和自行筹集,共投资200多万元改善了这些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了优秀的师资力量。

大福镇由于地域面积大,人口多。以前教学点也非常多,全镇共130个。“点园结合”模式实行之后,全镇教学点整合成30个,基本保证了每所学校的规模和师资力量,减轻了群众的负担。

人性化管理 让更多优秀教师留得下

受限于地域面积广,贫困人口多,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成为大福镇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大多不愿意到大福这样的地方来,尤其是一些村小学和教学点,条件太艰苦了。”黄志气告诉记者,大福镇教师全额编制为450多人,目前仅有368人,缺口近100人。

怎么多留住一些优秀教师,镇中心学校想尽了办法。2010年以来,通过制度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等方式,基本上稳定了教师队伍。

制定了严格的师资分配制度。由于镇区学校教师编制相对宽松,镇中心学校严格限制教师从偏远山区向镇区集中,5年来,只有4名教师因特殊原因从偏远山区调到镇区。每年新招聘的教师,全部安排到偏远地区,补充新鲜血液。

落实好偏远地区教师的待遇补助。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对偏远地区教师实行基本工资补助。此外,镇中心学校每年还通过节约办公经费,给边远地区教师每月增加300元绩效工资补贴。

大福镇目前有160多名特岗教师,大多来自外地。镇中心学校尤其强调对他们的关心,要求每个学校必须把最好的办公室配备给特岗教师,每逢特岗教师的生日或节日,都进行慰问。此外,还报销每位特岗教师每年2次往返车费。遇到有亲人来看望的,均由学校接待。通过这些措施,让特岗教师感受到关怀。

加大投入 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四年前,大福镇木孔学校没有学生寝室,没有食堂,没有一个像样的田径场,就学条件非常艰苦。如今,通过不断争取项目资金和筹集社会资金,已建起了崭新的食堂和寝室,改善了田径场,还配备了3个多功能教室。“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投资,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我们能争取的资金也多了。”木孔学校校长林李云为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这些年来几乎没有节假日和双休日,听到风声就往县教育局等单位跑项目。此外,还利用私人关系,动员一些社会力量前来捐资助学。4年时间,共争取各类资金近1000万元。

在争取各类资金的同时,镇中心学校还鼓励各学校节约公用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在各学校自行节约经费的基础上,镇中心学校给予10%的额外奖励,激发了下属学校改善基础设施的积极性。近几年来,镇中心学校每年给各学校的奖励资金,都超过30万元。

守得云开见月明。2010年,全县23个乡镇教育综合排名大福镇位列第19名,到2012年上升至第2名。(来源:益阳日报)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