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抬高点,身体稍微前倾”李琼一边比划给学生看,一边教。
李琼为市文体广新局羽毛球教练,这种生活,她过了20年,正是这种坚持,益阳羽坛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1998年,市体委决定在中心城区办所羽校,让李琼来接手。此前3年,她在安化羽校已崭露头角。当时的市体校除了一枚公章和100.04元资金,无场地、无队伍、无经费。
李琼没有退缩,背起行囊来了。
先将羽毛球小运动员寄读在益师附小,就近租下民房作宿舍;晴天带孩子们到附小操场,雨天则在学校过道上训练。市羽校就这样开课了。
接着,城区、近郊、乡下,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跑;工厂、学校、机关,一家一家地找。谈起当时找场地的囧境,李琼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学校先后搬了4次家,最后选中市委党校的一个仓库。她和孩子们把里面的杂物挪开,平整出2块场地,又用塑料布把门窗封住,总算有了“家”。
历经了“风雨”,才格外珍惜“彩虹”。2002年初,搬进新训练馆后,在那个小区域内,羽校的灯光是亮得最早熄得最晚的。羽毛球训练要在无风中进行,训练馆内终年闷热,孩子们要兼顾文化学习和训练,李琼和同事采用“流水作业”,孩子们每天轮流转,而她们在馆内一泡就是一整天,每年至少要坚守350天。
有了热情,成功只是时间的积累。17年来,李琼和同事一道,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00多名羽毛球专项人才,累计夺得世界冠军1个、全国比赛金牌19枚、省级比赛金牌69枚,先后有6人进入国家羽毛球队。市羽校2007年成功晋级“国家级”单项体校,并从2007年起连续6年蝉联全国羽毛球学校评比第一名。
她本人荣誉等身,获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国家“双百”精英教练员、全国优秀教练员、全省业余训练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