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瑶寨乐奉献—记代课教师赵春容
作者:宜章县妇联邝光荣      发布时间:2015-05-14 08:42:40

在开展“最美湘女”活动中,群众纷纷推荐赵春容,宜章县梅田镇龙村瑶族村偏远瑶寨的代课教师。从1989年初中毕业开始代课至今已经26年。瑶寨坐落在远离梅田镇区15公里的海拔600米的高山上,周围沟壑纵横,山间散落着瑶居,有3个村民小组,140多户,600多瑶民。解放初期,党和政府为了改变瑶寨愚昧落后的状况,在瑶山深处的荒田畔单独建了一所专供瑶族子弟上学的小学,取名叫团结小学。2005年前的学校位于骑田岭的半山腰,偏僻闭塞,不通公路,像荒野里的一座孤堡,四个年级一个学前班,最多的时候有78个学生,一直从事复式教学,实行瑶汉双语教学。

家长放心的娃娃教师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这所学校任教了十九年的吴老师到了退休年龄了,当时的学区多次动员,想找一名汉族教师来团结小学来任教,可是老师们都说他们无法开展工作。关键是瑶族子女起蒙读书听不懂普通话,汉族老师又听不懂瑶语。眼看村里的孩子无人教,面临全部失学,这时学区的领导找到刚从宜章二中初中毕业的赵春容,要她接吴老师的班代课。当时她非常矛盾,始终犹豫着。因为她很想通过读书走出闭塞的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望着贫穷落后的瑶寨,不能忘记自己启蒙吴老师的教育之恩,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在吴老师、她的爸妈以及周围的村民反复劝导下,经过几天的思考,决定留下来,于是15岁的她放弃了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又回到了自己童年曾经坐过的教室,走上了三尺讲台。她至今还清楚的记得第一次走进教室上课时面对孩子们齐喊“老师好”的情景,看着孩子们眼睛里透出的纯真和可爱,心里一下子热了起来,发誓要用自己那些有限的知识引路,做瑶寨最优秀的教师,把孩子教好。

由于瑶寨的特殊语言环境,没有读过书的小孩,只知道讲瑶语,不知道讲普通话,更听不懂普通话,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她必须采取先教普通话,再讲瑶语的方式教学,一字一句,半点都不能马虎。瑶山的孩子没见过什么世面,很多小孩都有自卑感。面对这样的孩子,她总是用心的鼓励他们,和他们一起唱歌、讲故事、玩游戏等,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

学生喜爱的妈妈教师

26年的教学生涯,她和其它的山村小学教师一样,在学校有五重身份,老师、保姆、保育员、炊事员、甚至是扮演妈妈的角色,乡村教师要有大山一样的情怀。

她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以慈母的情怀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种家的氛围,促使孩子们健康成长。有时家长农事多,他们很少打理自己的孩子。不是这个脸上黑乎乎,就是那个头发乱蓬蓬。课余时间,她经常帮助孩子们洗头、剪头、梳头、洗脸,增进感情。瑶寨散落在大山之间,上学路途比较远,最近的二三里,最远的十几里,都是茅草路,开学了她要为孩子砍开布满荆荆的上学路,每个学期要用箩筐把书挑上山,风霜雨雪天,她必须要接送孩子。他们小的5-6岁,经常背着走。有时还会有几个路远的学生跟她在学校同吃同住,每晚负责帮他们洗澡、洗衣服,常常忙到10点钟,学生总是跟别人说赵老师像妈妈一样。特别是带到一个叫黄丹丹的弱智孩子,她什么都不懂,生活上和学习上都要手把手的教。冬天天气寒冷,她会在教室里生好火炉,让学生有火可烤。中午,大部分学生在学校吃饭,她要花上个把小时帮他们煮饭、热饭、热菜,这样的事情天天重复着,一干就是20几年,没有特别报酬。有时学生不带饭菜,我也只好拿自己的饭菜给孩子们吃,中午从来没有饿过一个孩子的肚子。每天还要不厌其烦地叮嘱学生:用火安全,行路安全,水边安全,不要靠近狗,要注意蛇。为了照顾学生的生活,有时还要捡柴拾煤。特别是2005年之前,每天都要到学校下面的山窝里去挑水,挑一担水来回3里地,以便解决学生的饮水用水问题。

由于学校离家远而且瑶山里没有诊所,如果孩子感冒发烧,肚痛、头疼,这些都是个大问题。例如有一天下午,一年级的盘金红感冒发高烧,那时还没通公路,就背着他来回走了十多里山路,到龙村的卫生所打针,然后又背着他往回走,还没回到学校天就黑了,到他家还得爬4里多远的山路,山野一片漆黑,林中的山间小道不时传来一声声怪叫,让人毛骨悚然。当时她真是力气全无,只好把他送到学校附近他的外婆家,并叮嘱他吃药,孩子的家人非常感动。从那以后,她就经常去读读医药书籍,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小毛病。

 

甘于奉献的人民教师

受相关政策的制约,代课教师赵春容一直没有去掉“代课”二字,也没有享受同岗同酬,公办教师月薪几百的时候,她不到一百元;三百元以下的工资,她领了十几年。直到前几年,她的先进事迹和困难引起了县委人大政府的重视后,把学校教师工资纳入了财政预算按人平社会在岗人员工资标准发放才得以有所改善,在这二十多年当中,却累计拿出10000多元工资为学生垫付学费、医疗费,为学校买录音机录音带。

在当时实行谁读书谁缴费的年代,学生交不起学费,就得给他垫上。有时她一年的工资都得垫上,到年底一分钱都没有领。面对这种情况,她只有坚强的面对,利用假期到山上弄山货便卖,到附近林场、煤矿打临时工,有时一个暑假挣的钱比一个学期工资还多。例如她为黄海军、黄小华整整垫了3年的学费。特别是赵伟杰同学,很小就没有母亲,他在读学前班时,他父亲已经病了4年,他读书的费用全部是她付。还想办法筹钱,给他爸爸看病,并且答应他爸爸会一直送他读完大学。幸运的是她通过一个小火柴的爱心公益组织联系了深圳的一个爱心老板李章龙先生愿意支助这个孩子一直读完大学。

从教26年,她没有耽误学生的课,即使是有病也是坚持上课。她的小孩出生时,因为请到的临时代课老师被学生气哭了,才代了24天的课就不肯去了。孩子没满月,她就强打起精神,支撑着身体,坚持每天来回跑8里山路去学校上课,而且一直是站着上课,一站就是一整天,回到家里,一双脚感到僵硬,麻木难受,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她的爸爸抱着筛来筛去像筛米一样哄着饿得哇哇大哭的时,忍不住哭了······

曾经多少次她都有过要离开学校的念头,到外面去闯一闯,改变自己,也改变家境。有一年亲戚朋友帮她在广州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且工资是代课工资的十倍。当她捆着被盖准备走的时候,晚上整个村民们点着火把走了4里的山路来到她家,齐刷刷地要她留下,他们都说:“春容,你还是留下吧,虽然你受了不少委屈,但你是瑶山的希望,你要是走了,我们瑶寨的孩子们怎么办?”第二天孩子们也走到了她家,他们稚气地说:“老师你别走,如果你走我们就到下面的独木桥上拦住你,把你的被盖抢回来。”当时她禁不住忍住眼泪,望着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望着乡亲们期待的目光,她再也没办法离开这瑶寨的三尺讲台。

扎根瑶家这么多年,她的努力没有白费,瑶寨的孩子终于打破了以前连初中学历都没有的现状。97年后,有去上中专的,还有上大学的,他们毕业后在外找到了自己称心的工作,过得都很不错,逢年过节她都会收到他们的祝福,感到特别地欣慰。

选民信赖的代表教师

1997年底,赵春容担任县人大代表后,积极为瑶寨的脱贫致富奔走,她先后在县人大会议期间提出建议案10多件,有的建议案得到了落实,极大地改善了瑶胞读书难的问题,人畜饮水工程的兴建、养牛场的建立、农网改造的完成,切实改变了瑶寨的落后面貌。2005年在县、镇、村委会以及一些老板们的关心支持下,筹得8万元资金将瑶寨教学点搬进了人口较集中的行树岭。筹集资金6万元,加上村委会出资的18万元,修好了通到瑶寨学校的水泥路,建好了学校操场和护墙,学生有了宽敞的活动场所,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同时还增添了电视、影碟机、教学仪器。2013年的9月8日那天,湖南佛慈基金会会长圣辉大师以及湖南佛慈基金会、厦门市普陀峙共捐赠10万多元,解决了学校饮水困难的问题,翻新了校舍、厨房,还新办了一个图书室,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瑶寨里,她总是尽其所能的通过各种方法抓住各种机会,去帮助那些困难的人,为他们排忧解难。比如,为贫困孩子找爱心人士资助,为妇女们办夜校教她们识字,学一些百科知识,向政府争取建房扶贫资金,帮一些特别困难户办低保,向老人宣传惠民政策,带领年轻的人在寨子里做福利事业等。现在瑶寨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进步,沐浴着党的阳光,过着幸福的生活。

她是幸运的,付出得到了认可。2008年,她被共青团湖南省委评为“首届湖南省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奖”;2011年,在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中,入选全国100名最美乡村教师,获得“郴州十佳巾帼标兵”提名,“感动宜章十大人物”等荣誉。

教书育人、造福子孙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为了瑶寨的孩子,她愿一辈子与大山厮守,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也会选择留下来,即使是长期代课,她也无怨无悔。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