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现有留守儿童21496人,占农村儿童的38.7%,其中双亲外出留守儿童12117人,单亲外出留守儿童9379人,留守女童11068人。初中留守儿童12926人,小学6642人,幼儿园及学前儿童1928人,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的43.04%。因为父母关爱的缺失、隔代教育的弊端、社会管理的缺位,大部分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厌学,成了问题学生。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关爱,促进教育公平,维持社会稳定,2008年以来,县妇联联合教育局先后开展了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生活学习状况等调研活动,摸清了全县留守儿童基本情况,针对在校留守儿童提出了“爱心之家保驾护航”工作模式,按照“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的要求,突出“情感交流、道德引领、生活照顾、学习辅导、安全保护”,全面关爱留守儿童,切实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让留守儿童在爱的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
一是建好一间“爱心之家”活动室。以“爱心之家”活动室作为关爱留守儿童的阵地,做好“家”中“八有”:有桌子、有板凳、有图书角、有县政府统一安装且县财政集中支付通话费的亲情电话、有电视剧、有可联网视频的电脑、有饮水机、有爱心爸爸(妈妈)值日安排表。目前,全县中小学建立了33个“爱心之家”,开通了33部“亲情电话”,近万名留守儿童每月能与父母免费通一次电话。
二是招募爱心志愿者担任“爱心之家”家长。招募学校老师、村党员、机关干部及社会爱心人士担任“爱心之家”的家长,家长采取轮流制,每位家长“任期”一个月,主要负责“家”中物品的管理、维护及日常事务的处理,组织好每月一次的“亲情电话”通话活动。同时,鼓励爱心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实施“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方式,担任爱心爸爸(妈妈),了解留守儿童学习、生活表现情况,做好留守儿童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如达岚中心完小建立了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由关协组织教师和“五老”代理留守儿童家长,让700余名留守儿童得到了父母般的爱护和家的温暖。
三是利用“爱心之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是开展“快乐周”活动。在寒暑假组织爱心爸爸(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与留守儿童来校开展为期一周的快乐周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体会父母的关爱,享受同龄人的友爱。二是每月组织一次艺体、关怀活动,丰富留守儿童校园生活。如解放岩学校开展一些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小章民中组织为留守儿童过生日活动,武溪小学开展《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信》征文活动。三是开展心理咨询辅导活动。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心理存在一定的缺陷,着重开展对留守儿童的“五自”教育,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组织优秀教师和“五老”队伍的同志担任心理咨询辅导员,着重对留守儿童进行健康的心理辅导。如泸溪一中聘请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女教师担任留守女生辅导员,并经常邀请县医院、县妇保站医生进行健康讲座,倍受留守女生欢迎。四是组建校外兴趣学习小组。在留守儿童中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以屋场为单位组建校外学习小组,由高年级表现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学校为每个小组指派一名指导老师。校外学习小组每周开展一次集体活动,如组织本小组成员互相检查作业、开展校外表现评议等活动。
此工作模式减少了在校留守儿童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儿童与父母的亲情得到增强,生活学习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参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教育局、县妇联、团县委等9个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泸溪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丰富充实了“爱心之家”工作模式,将其发展为“六个一、五制度、四结合”工作模式。县委学习中心组专门聘请省委党校周喻民教授来我县进行留守儿童工作专题讲座。县财政每年拨付3.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亲情电话”的正常运转。全州中小学关爱工程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要求全州认真推广我县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