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梅花厚积薄发、冰中孕蕾、迎雪吐艳的真实写照,也是常宁市信访局接访股股长黄晓艳同志的真实写照。
黄晓艳,女,汉族,中共党员,1977年4月出生,现任信访局接访股股长。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一曲凡人之歌,以对信访事业的热爱,为常宁的和谐稳定撑起了一片蓝天。
厚积薄发--苦梅
为了适应信访工作的需要,黄晓艳同志她十分注重知识更新与本领锤炼。知识的更新主要是认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和信访业务知识;本领的锤炼主要是将知识转变成能力。信访工作繁重、琐碎,白天一般是没有时间看书学习的,因此黄晓艳同志只好利用晚上进行书本知识的补充。黄晓艳同志如饥似渴,曾多少次,挑灯夜战,曾多少次,通宵达旦。每年,黄晓艳同志都要阅读十本以上的理论书籍和业务书籍,记录十本以上的学习笔记。并经常向老同志学习,向周围的内行专家学,哪怕是在下乡乘车途中,她也时常向车内其他同志请教业务知识。好几次,黄晓艳同志在乘车途中因为向别人请教太过认真而碰撞车厢,头上起了大包。就是凭着这种孜孜以求的勤奋钻研精神,黄晓艳同志厚积薄发,迅速成长为一名信访能手,现在她能准确把握全市的信访形势,了解其发展动态,对所有的重大信访事件如数家珍,同事们对此喳舌称叹。
冰中孕蕾--寒梅
该同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执着的敬业精神,自打干上信访工作,她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她的时间概念中,没有节日假日,没有白天黑夜,中午打个盹成了奢侈的享受,晚上睡个早觉实属难得,下村进户成了家常便饭,忍饥挨饿也在所不惜。
2010年,板桥的陈某因侄儿被人打伤脑袋,医治花费十万余元,后续还要大量医药费,为此情绪激动的他们来到信访局上访,要求政府给予处理,不然就吃住在信访局。黄股长耐心接待了他们,并立即向领导汇报,与相关部门联系。领导指示:暂到中医院对伤者进行治疗,责任划定之后,再作处理。可上访人不理解,晚上7点上访人还不肯回家。黄股长马上叫来了两份盒饭,然后苦口婆心地向他们解释、说明,这晚她在办公室,在上访人的骂声和怨声中过了一夜。因为事情复杂,一下子也无法处理,黄股长就这样持续坚持了5天,看到她这么热心,上访人感动了,终于回去了,通过她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和协调,事情终于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并从民政局帮其解决了3000元的大病救助款。还有罗桥镇对江村五组孤寡老人陈仲明隔三差五来信访局反映问题。在上访过程中,随意出口伤人,拿着拐杖乱打人。长此以往,根本没有人愿意与其接谈,生怕无端受辱挨打。作为接访股长的她认为,仲明老人之所以来上访,之所以情绪不稳定,主要是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还让人误解,心里满存怨气,必须用一颗关爱之心感化老人。于是只要老人一到来,黄股长就马上迎上前去,扶着老人坐到椅子上,细心询问老人各种情况,并当着老人的面与镇信访室主任进行沟通,让老人愤怒而来,满意而归。
就这样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冒着酷暑、顶着严寒为上访群众奔波,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走遍了全市23个乡镇,连最偏远的白沙镇、塔山乡等地都留下过她奔走的身影。几年来,她共走访1527余户人家,接访群众4700余人次,为群众办实事150余件。在这平凡的岗位上,黄晓艳同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实际行动构建了和谐的干群关系,成为常宁90万老百姓的贴心人。
迎雪吐艳--香梅
在工作和生活中,作为党员干部,她一直按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要求自己,使自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她时常告诫自己,不能只求过得去,更要过得硬,始终坚持廉洁奉公,慎权、慎独、慎欲、慎思,真正做到了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自己30岁生日,只在家里摆了一桌酒席招待亲人;2007年乔迁新居,也没有大摆宴席,而是悄悄地搬了进去。记得2009年,李某因抚恤金和低保提标的问题找相关部门未果后来上访,黄股长热情接待后,立即向领导汇报,亲自跑去与相关部门协商,问题终于得以妥善解决。事后,李某为表感谢,特意提着一篮子鸡蛋来到分流室,塞到黄股长的手里,说:“这点东西算不了什么,你一定要收下,免得我老婆子心里不安。”黄股长边推脱边笑着说:“李老,这是我份内的工作。”固执的她最终让上访人把鸡蛋又带了回去。因为她知道老百姓生活不容易,百姓是有困难才找呀,哪能受人之礼?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接触的基本上是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虽是一篮鸡蛋,却比当今社会俗流的一个大红包还要显得弥足珍贵。也因为这样,她深受党员、群众的好评,同时也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大家的充分肯定。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就是黄晓艳同志的真实写照!一直以来,她就这样在信访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展示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和敬业精神,为常宁的信访事业挥洒着自己的热血,向党和人民递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不愧是群众最满意的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