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张兰贞,认识她的人无不说:“这个人不错”,这个37岁的武冈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1CU)主任。以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征服了所有的同事、朋友及病友,赢得了广泛地信任和赞许。1999年7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2006年、2010年多年被授予嘉奖。
一、宝剑锋自磨砺出
1995年,张兰贞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分配到偏远的稠树塘中心医院从事医疗工作,在这里,她和所有刚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莘莘学子一样,踌躇满志地想用—技之长报效社会,虽然生活艰苦,条件简陋,但张兰贞同志善于逆向思维。基层医院常见病、多发病遇到较多,这些,正是锻炼自己、打下坚实基础的好时机,因而她乐此不疲地工作,孜孜不倦地学习,每天认真接诊处理每例病人,事后或下班在家还要回顾病例,重新翻阅医学教材及参考书籍,注重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俗话说:只要功夫真,铁棒磨成针。通过几年的锻炼,张兰贞同志医疗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业务能力在医院崭露头角,她的医技水平得到当地群众的肯定,其好学上进的精神也受到卫生主管部门的关注,2003年,张兰贞同志作为可培养苗子调入武冈市人民医院工作。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接诊和处理的急重症、疑难病例较多,张兰贞同志深深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她更加努力工作,更加发奋学习,她第一学历是专科,为了增加理论知识,1997年她报考了南华大学医学院临床本科专业,就读期间,她先后被评为“校三好学生”、“院三好学生”、优秀宣传委员”、“大学生三下乡优秀学员”,200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张兰贞同志知道医学知识更新很快,经常说:“做医生,当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好”,所以每天处理完病人后,无论在医院,还是在家里,她除了看书,就是上网查阅资料。由于她的执着和追求,很快在人才济济的年轻一代医务人员中脱颖而出,2008年她顺利地通过考试,晋升主治医师。2009年,医院鉴于她一贯的优秀表现,决定将其选送往湘雅二医院ICU进修。ICU是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是各种危重病人,在该科工作压力大、风险大、强度大。内行人都知道这是个苦差使,但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好机会,好平台,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张兰贞同志克服家庭困难,毅然前往湘雅附二ICU进修。在ICU进修期间她夜以继日地工作、学习、钻研,尽最大努力学习先进技术及接受新的理念。她白天活跃在科室、图书馆,晚上经常熬夜到天亮,10多本重症医学、呼吸机治疗方面的书她一一翻阅,6个厚厚笔记本挤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体,记录了她的辛酸,体现了她的勤劳。
在医院每年举行的三基考试考核中,张兰贞同志经常名列前茅。1998年武冈市卫生局举行医疗基础知识竞赛荣获第三名、2011年武冈市卫生局举行的三基理论竞赛获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而且,她还多次参与武冈市人民医院代表队赴邵阳市参加业务竞赛,并取得了好的成绩。2011年撰写的论文“毒蛇咬伤救治心得”发表在国家级期刊《医学信息》上。
由于张兰贞同志的突出表现,2011年,她被医院聘为重症监护(1CU)室主任。她要求科里的医师也一样,要勤学习、苦钻研、肯奉献,不懂的多上网查资料、与时俱进,用每一样药应详细查看说明书,特别是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底,因病施治。每周星期五下午,她会组织科内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共同学习新知识,在学习中不断共同提高,由于张兰贞同志充分发挥着传帮带作用,ICU室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科室的年轻医师通过学习,操作水平不断提高。年轻医生能独立完成经口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操作,熟练使用呼吸机。
古人诗云:十年磨一剑,锋刃未曾试,把剑问世人,谁有不平事。张兰贞同志就如同医学之剑,经过十余年的锤炼,锋利无比,它战斗在人道主义战线上,帮助病人战病患,斩病魔。
二、悬壶济世救病患
张兰贞同志善于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多年如一日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她于2003年调入武冈市人民医院传染科工作,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不怕染病上身,善于奉献、勇于牺牲,在传染科一干就是六年。
2010年4月,张兰贞同志进修结束后,医院重症监护室尚未建立,张兰贞同志被暂时安排到心血管、呼吸内科工作,但当她看到医院急诊科急危重患者较多而医务人员不足时,又主动要求到又苦又累的急诊科工作,以此作为锻炼自己的机会。在急诊科工作期间,张兰贞同志没有一点临时观念,坚持以院为家、以科为家,以病人为中心,兢兢业业工作,成功地抢救治疗了不少危重急诊病人,得到了患者及其亲属的好评。作为一名女医生,她在急诊科上班接诊病人时沉着冷静,忙而不乱。2010年10月的一天下午,她在急诊门诊坐诊,病人特别多,里里外外围得水泄不通,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哎呦呦,哎呦呦;”从门外传来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声,她立马站起来,用警觉的目光四处张望,只见一个中年男子吃力地背着一个危重病人,他一边喘粗气一边断断续续地说:“医...;医师,快...;快来抢救病人...;”,只见那个病人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用手捂着胸部,痛苦不堪、吃力地说:“我...;我...;这儿痛,很痛...;”,她一见这情形,立即拨开人群,急切地说“对不起,请让一让,这个病人很危险!”,然后她让病人躺在诊断床上,一边大声地呼唤“快...;快来抢救病人,建立静脉通道”,一边干净利索地测血压,听心音,做心电图。心电图提示心肌梗塞,她当机立断下达医嘱:“立即请心内科会诊,硝酸甘油含服,将病人抬到抢救室抢救,告知病人家属病情危险”,她一直守护在病床前,不断地描记心电图,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经过紧张地扩冠、止痛、抗凝、溶栓,防猝死治疗,一转眼忙到到晚上8点多钟,病人疼痛好转,溶栓成功,终于化险为夷。她才轻轻地松了一口气,才记起已经下班,还没有吃晚餐......;这一切都被病人及家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病人家属带着感恩的心情,深情地拉着她的手说:“张医生,今天多亏了你处理及时,挽回了生命,救命之恩得涌泉相报,我们将怎么报答你才好呢?”,她淡然地回答“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张兰贞同志担任ICU科主任后,一直以科室为家,全力操持着科室。她总是说,“我们要让病人在ICU里得到亲人般的关爱、精心的治疗和细心的照料,让病人化险为夷,我们只能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从而使大家信任我们ICU。”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每天亲自接诊每一个危重病人,仔细地做体格检查,向家属耐心的交待病人的病情,组织科室人员进行病案讨论,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深得病人及家属的好评与高度信任。2011年10月接诊了一名被倒塌的墙压伤的女病人,诊断为“左下肢毁损伤、肋骨骨折、血胸、多处软组织挫伤、失血性休克”,张兰贞组织相关科室会诊,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经过精心的治疗,病人的病情逐步稳定,为了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做到万无一失,经征得病人亲属同意将病人转上级医院治疗,已连续日夜守护五天的她义不容辞同护士长一起将病人送往邵阳中心医院ICU进一步治疗。经过精心治疗,病人终于挽回了生命。离开ICU的那天,家属及病人流着泪握着她的手说:“谢谢你们了,张医生!你们真是华佗再世啊!”。到目前为止,成立才四个月的ICU室已成功抢救各种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病人100余人,已成功救治各种儿科危重病人90余人。
三、俯首甘为孺子牛
张兰贞同志多年如一日地视病人如亲人。
在稠树塘中心医院上班期间,经常值班一连就是几天,幼小的女儿她也没能回去照顾。2001年中秋节的前两天,她接收了一名肺炎住院女童。那个小女孩不停地咳嗽,持续发着烧,女孩的父母远在广东还未赶回,无人陪伴,张兰贞同志硬是呆在医院整整一个星期,照料并治疗着这个瘦弱的小女孩。中秋节的晚上,病中的小女孩正躲在床上偷偷落泪,以为医院的“医生妈妈”中秋节晚上不会来了。一个人在病房里正举目茫然四顾。抬眼间,就看到了那熟悉的笑脸!原来张兰贞同志匆匆忙忙回家吃过晚餐后,惦记着没人陪伴的小女孩,带了两个月饼就赶来了。心情一亮的女孩一瞬间有了力气,情不自禁从病床上跳起来,一把抱住了她!中秋节后,丈夫刚去值班,自己女儿就发起了高烧,不停地哭喊着要妈妈。可她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请假回家照料孩子,只是打电话嘱咐爷爷奶奶照顾好孩子,无人照料的病人比自己的女儿更需要她!直到那个女孩体温恢复正常后,她的母亲出现在医院,张兰贞同志才回家照料自家的女儿!被治疗的那个女孩,出院后一直到现在还亲热地叫她“张妈妈”。一天,有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皱纹布满了她的脸,双眼噙着泪,鼻涕在鼻孔中直转悠,穿着一件破旧的,脏兮兮的黑棉衣,手里拄着一根拐杖,佝偻着身躯,走了几十里山路来到稠树塘医院,她点名要找年轻的张医生看病,她一点也不嫌弃老奶奶,她仔细地询问病史,给老奶奶做体格检查,并给老奶奶开了取药处方,当得知老奶奶只带来了1.5元钱来看病,是一个可怜的孤寡老人,老伴过世,可怜的一个儿子患了精神病外出不知去向时,她用自己的工资为老人买药,并托人护送她回家......;
张兰贞同志调入武冈市人民医院工作后,仍然“痴心不改”,为贫困患者垫付医药费、为无亲属护理的病人买饭、喂饭的事例数不胜数。在急诊科上班时,科主任看她是个女同志照顾她,要她不要上“120”班,她坚持要上,有一次,快深夜12点了,文坪镇某村一户人家发生煤气中毒,这是比较偏远的村,病人家在一个乱竹丛生的山坡上,正在值班的张兰贞同志接到通知,立即和护士、司机一道,风驰电掣般来到山坡下,这里到处是漆黑一片,她们靠着微弱的手电光,跌跌撞撞攀着竹子爬上坡,冒着生命危险冲入充满煤气的患者家中,发现有三个人煤气中毒,其中一人已经死亡,另外两人也已经奄奄一息,她们赶紧将这两个患者抬出,放到通风场所进行初步抢救,然后又跌跌撞撞攀着竹子抬着病人爬下坡,将病人运回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回到医院后,瘦小孜弱的她全身酸痛,手脚无力,但是她仍然继续参与抢救病人,因为,在她心目中,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张兰贞同志不但视病人如亲人,而且关心爱护同事,听说护理人员、医生都不愿从事ICU工作,她耐心地做思想工作,消除这些同事的心理顾虑,安心工作。鉴于ICU医师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她每天早上抽空到食堂为上夜班的同事们买早餐。她见到护理人员太辛苦,经常忙不过来,就自己忙里偷闲时常给病人做口腔护理、喂食、端茶、倒水。在张兰贞同志的带动下,ICU科室工作人员团结奋进,齐心协力拧成了一股绳,就如同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共同精心救治每一位患病的亲人。张兰贞同志要求科室里的人“尽可能地用慢语速、低语调、面带微笑地跟病人及家属交谈,让病人及家属有一种亲切感,体现人文关怀,得到他们最大程度的信任。”在她的带领下ICU工作很快步入正轨,并日益精进,开科四个多月来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
爱人者,人恒爱之。张兰贞同志平时的点点滴滴感动着身边的人,她的工作也到了更多的支持,不光来自上级、同事,更赢得了丈夫的全心支持。作为一个母亲,她在家一有空就辅导孩子的作业,在她的感动下,她的丈夫不但没有埋怨她为工作不顾家,反而更加支持她的工作,夫妻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关系日益和睦了。
张兰贞同志持之以恒,好学上进,爱岗敬业,勇于攀登,工作业绩突出。当同事夸奖张兰贞时,她一脸微笑:“我其实也没做什么,真的,作为一名医生,我不过是坚守了自己的岗位,尽了自己的职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