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艳的家离她所教的初三80班教室仅有50米左右,胡老师的家住在一楼,教室在五楼,从胡红艳家到教室的距离不足百米。可就是这短短的一段路,胡红艳却要艰难地跋涉20多分钟的时间。自从2003年冬天胡红艳被确诊为髋臼股骨头坏死以来,她每天一大早出门下楼,然后骑上一辆小轮自行车,滑行到教学大楼,再掺扶着楼梯间扶手,一步步向上挪动着身子。过往的师生每每见到她气喘嘘嘘的样子,都会停下脚步来扶她一把,可胡红艳总会挥挥手谢绝道:“你们快些走吧,别迟到了,我没事,才几步路,一下子就到了。”每到这时,楼梯间里总是充盈着胡红艳那爽朗笑声和对师生的问候声。
胡红艳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靥,从她身上丝毫察觉不到病魔的影子。
她用一双病腿坚强地支撑着自己,支撑着孩子们成长的路
胡红艳出生在资兴市东江湖畔的白廊乡胡家村,母亲黎先月是一名村小学教师,父亲胡如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一直在资兴市农业局从事植保工作。父亲常年奔波在各乡镇指导农业生产,在胡红艳的记忆中,父亲是个整天忙碌的人,很少回家,每次回家还没落座就被乡亲们拉去指导种养技术了。母亲一边教书一边操持着家务,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胡红艳还在吖吖学语的时候,就在妈妈教的复式班里当起了编外的“旁听生”。母亲白天忙着教书,晚上忙完家务后还要备课、批发学生作业,等母亲忙完了一天的全部工作,胡红艳已经扑在妈妈的桌子旁边睡着了。母亲黎先月是位非常优秀乡村教师,她所教的学生年年会考都在乡上排名第一,她还是位热心肠,乡里乡亲有什么急事难事,只要找到她,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提起母亲黎先月,个个都要伸出大拇指。父母的优良品质令幼小的胡红艳耳濡目染。
1994年从郴州师专物理系毕业的胡红艳,放弃了择优分配到一所条件较好的城郊初中工作的机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厚玉中学任教。第二年,由于工作需要她又被调到离家20多之外的碑记乡中学任教,那儿是资兴唯一不通公交车的乡镇。胡红艳在那儿一干就是七个年头。2001年,当时城区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正式成立,学校向全市选聘优秀教师,胡红艳便是其中之一。
2003年的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怪病悄悄降临到了胡红艳这位清纯阳光的年轻女教师身上。病情发作时,双腿胀痛,不能正常活动,行走不便。不幸总是接踵而至,就在这一年胡红艳的父母相继病逝。当丈夫和同事们劝她上医院检查治疗时,她笑笑说:“没关系,我能挺得住,孩子们的学习耽搁不起啊。”她就这样带着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病痛的折磨继续坚守在三尺讲台。从那以后,大家就看到胡红艳每天都骑着自行车来上班,就连到操场上去值操她都推着那辆自行车,自行车成了她的代步工具,也成了支撑她身体的“拐杖”。七年来,胡红艳一共骑坏了四辆自行车。由于长年累月地超负荷工作,2007年春天,胡红艳的病情开始恶化,行走和站立都十分困难,疼痛感越来越重,晚上睡觉时必须不断更换姿势才能减轻剧烈的疼痛。领导和家人又一次劝胡红艳住院治疗,可这次她又拒绝了:“孩子们就要毕业了,我是班主任,又是主科老师,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大家放心吧,我能坚持住。”就这样,她忍受着病魔带来的疼痛,一直坚持到学生中考结束才去医院治疗。当湘雅医院的专家看过胡红艳的病情时,吃惊地问:“这么严重的病情,干吗不早来医院治疗?你得马上住院,否则,有可能失去双腿。”在医生的一再劝说下,胡红艳终于住进了医院。可第二个学期刚刚开学,拖着一双病腿的胡红艳又出现在了师生们面前。
刚刚录取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免费本科师范生的谭俊杰同学向我们回忆起了课堂上的胡红艳老师:胡老师上的每一堂物理课都是同学们所期待的。那是一堂有趣的光学课,跟往常一样,胡老师提着实验教具缓缓地走进教室,走起路来一高一低地,但脸上依然是灿烂的笑容。同学们知道胡老师腿有病,课前值日生总要为她准备好一张椅子,椅子上铺着一张厚厚的软垫,可这张椅子,胡老师从来没坐过。课堂上,胡老师将一根塑料棒放在盛着半杯水的玻璃杯里,让同学依次上来观察塑料棒在水中受光线折射而变形的现象。然后,胡老师用手托起大大的玻璃杯,一边展示实验,一边向同学们提问。突然,老师的身子猛地一斜,杯中的水溢了出来。同学们被突然发生的这一幕惊呆了。只见胡老师轻轻地放下玻璃杯,笑着风趣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刚才老师是在用身子给你们比划一下塑料棒的光的折射效果,表演得怎么样?来点掌声鼓励一下吧?”说完,她用双手紧紧地摁住髋关节处,豆大的汗珠子从她的额头上滴落到讲台上,同学们含着泪水为老师鼓起了掌。
有一天下晚自习后,已经回家休息的胡红艳接到了宿舍勤管员打来的电话,说班里一位叫黄毅的同学没有入寝。她立即意识到这孩子一定是去校外上网了。她艰难地从床上爬起来,推着自行车出了门,夜色中,她心急如焚,每蹬一脚,胯部钻心地痛。她就这样,一家一家地到网吧去找,最后在郊外的一间极不起眼的网吧里找到了黄毅。黄毅看到满身泥水,用手吃力地支撑着身子的胡老师出现在眼前时,羞愧地低下了头。从此以后,黄毅同学再也没进过网吧。
胡红艳与丈夫因工作关系,长期两地分居,她拖着一双痛腿,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工作着,生活着。患病近十年来,她从未请过一天假,从未耽误过一节课。采访中,学生们说:在我们眼里,胡老师不是病人,她是坚强的勇者,她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教师们说:胡教师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不断放出光和热,引领着大家,温暖着每一个人。
她用充满情趣的课堂,引领学生步入奇妙的知识殿堂
“想不到,居然能把滑动变阻器的电路上得这么生动,没想到胡老师能把物理课讲得这么富有激情,引人入迷。”来自衡阳市的30多名骨干教师听胡红艳的课这样称赞道。胡红艳老师是郴州市首批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她教学上最大的特点是上课随心所欲,游刃自如。她注重因材施教,同样一个知识点甚至一个例题,在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让学生在愉快地接受物理知识,撑握动手技能。
在厚玉中学任教时,当时学校英语师资紧缺,而该校一名英语老师请产假,物理专业毕业的胡红艳同时兼任英语教学。她找到自己的同学,把大学英语教材搬回了自己的宿舍,一边自学、一边虚心向同行请教,弥补现实与理想的差异。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她模仿过优秀教师的课,也用过特级教师的教案,但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她很迷茫,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学生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同样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堂里的表现差异怎么会这么大?两个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她的脑海里碰撞着。经过不断探索,她发现:只要学生有兴趣,再难的问题学生都会锲而不舍地去钻研。从此,胡红艳把培养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当作了自己的主攻课题,下足了功夫。
1995年,带着“课堂要让学生充满兴趣”的理想和信念,胡红艳来到了偏僻的碑记中学。初中物理两本教材,她能够倒背如流;哪个知识章节学生感兴趣,哪个知识点学生容易出错等问题她都了然于心,都能够在她的教材、教案或实验准备中找到痕迹。为了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她查阅了大量的教学比武获奖的教学资料,反复观看当时公开发行的各学科的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片,学习名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技巧,分析、总结名师课堂的,寻找名师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在备课、听课和课后反思等教学环节中不断的问自己三个问题:这节课是什么?(学生要获得什么知识与技能)为什么要这么讲?(学生的情感、经验能否自然对接)效果怎么样?(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其中她的教学反思《物理课堂需要幽默》获郴州市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2004年,已经调入资兴市三中的胡红艳全身心投入到新课程改革实验当中。她的物理课堂教学日臻成熟: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在物理教材的“引言”中有这样一句话“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如何把这句话变成学生共同的认识?胡老师“随意”的拿出了一个乒乓球和音叉放在讲台上,问学生“怎样才能让乒乓球跳起来?”学生大胆建议,有直接用音叉敲乒乓球的,也有用音叉敲桌面使其跳起来的,还有学生说用手直接敲桌面最省事又不会顺坏音叉。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后,胡老师又抛出一个问题“在乒乓球旁边敲一下音叉,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大胆猜想,然后让学生在讲台上做实验验证各自的猜想。当学生看到乒乓球跳起来,眼神变了,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胡老师适时的说“这是因为敲响的音叉与乒乓球发生了共振,所以乒乓球跳起来”,学生略有所思,也有学生大声道出学生共同的心声——“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胡老师微笑着告诉学生:如果你急于了解这个问题,那你先看看书,教材中有专门的讲解,不急的话,我们有两年的时间,老师可以和你们慢慢的学习。胡老师就是这样,找生活中最常见、最容易做得实验,先让学生猜想,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和体验,促使学生认真观察,当现实与猜想不一样时及时推动学生的思绪,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保持长久的兴趣和不断探索的激情。而对于滑动变阻器的电路、焦耳定律等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去验证(从物理走向生活),在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交流讨论(从生活走向物理),把难点分解成一个个可以跳起来就能摘到的“桃子”,让学生上弄懂一个问题就期待着下一节课学习的问题。据统计,从教十七年,她任教班级的物理成绩有十五年的成绩名列年级前茅。2005年,指导学生周维伟参加全国第十五届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并获全国一等奖,她本人也多次荣获资兴、郴州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优秀科技辅导员、优秀中考命题教师等荣誉称号。
她用师者的爱与责任,为孩子们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胡老师,您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我一定会像您说的那样去做,别人能行的,我也行,决不辜负您的期望!”在胡红艳老师的办公桌里,我们发现了许多学生寄来的贺卡和信件,这是2010年教师节的时,正在湘潭大学读大二的学生罗小龙写来的信。
谈起在罗小龙,胡老师记忆犹新,“小龙是我带的40班里的一个非常特别的学生,自卑或者孤僻,成绩原来在班上倒数几名,作业几乎一星期就有三四天交不上……可能因为我对他的关注稍多一些,转变很快,毕业时小龙以七个A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胡红艳老师说:“早点了解学生,让学生感受你在关注他们,就要从点滴开始。接手新生就很快记住学生的姓名可能是我管理上的一个小秘诀吧。”
市三中80班班长谭慧也向我们透露了胡红艳老师管理班级的一些“秘诀”。她说:“原来,我们班上曾有几个淘气、散漫的学生,一度很让胡老师头疼。为了转变这几个人,胡老师经常找他们谈话,有一次,我去看胡老师,发现她跟那几个“淘气包”侃球,他们一起评论NBA赛事,争论自己喜欢的球星和球队,什么科比、詹姆斯的很激烈。后来,我还发现胡老师经常让这几位“球友”参与组织一些班级活动。没想到,每次他们都很认真,很努力;再后来他们都能自觉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也都上来啦。”
“坦然面对成败得失是胡老师教给我们一生的财富!”欧阳忱是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她说胡老师教给她的不仅仅是知识,影响最深的还是教给她面对生活的态度。她给我们讲述了她最难忘的那次比赛:“那是参加学校举行的班级女子篮球比赛,虽然这是我们的弱项,但我们班上的女生积极性都很高,都想夺取好成绩为班级争光。可是,比赛那天,胡老师一反常态没去看我们比赛,结果我们输的一塌糊涂。中午在教室里我们女生抱头痛哭,男生也埋怨女生无用。下午自习课时,胡老师才出现在教室里。大家看到胡老师眼泪又哗哗地流了下来。胡老师用清晰而响亮的声音微笑着跟我们说:‘篮球比赛是个团体项目,需要大家通力合作、团结一心才行。像你们这样输了就互相指责埋怨,一盘散沙,先不说比赛成绩,在风格和素质上就已经先输给人家了。凡事但求过程,我们尽心尽力地做了,能否成功是另外一回事,只要问心无愧就行。我们得承认在这方面我们的确技不如人。记住,永远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你能做的就是拾起碎片,清扫垃圾,从中吸取教训。希望你们以平常心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成败。’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胡老师就是为了这个没去比赛现场啊。”
“爱学生,就必须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从教17年来,我始终坚持这个信念。我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胡红艳用她那阳光般的笑容、春风般的话语,用她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个人。她骑着小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里,她用尊重和信任,铺设着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资兴 蔡春生 何雪飞 何华勇
2011年9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