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勤劳创出一片天地——记澧县梦溪镇樊家村“双学双比”女能手甘信桂事迹
作者:澧县妇联      发布时间:2011-07-12 11:44:14

我叫甘信桂,1963年出生,梦溪镇樊家村人,我是一位妻子,一位母亲,更是一名商人,现主要经营预制厂和养猪厂。近年来,我稳步经营、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扩大规模,生意越做越红火。在创业的路上,我始终坚信:只有勤劳才能创出一片天地!

1996年是令我最为难忘的一年。那一年年初,樊家村的米厂决定转让。我心想,种了这么多年的地也不见家庭收入有明显的好转,身为母亲,又必须得让孩子们接受好的教育,两个孩子的学杂费和生活费可以说是家庭的一项长期开支,得尽快想办法增加家庭收入。于是,我回到家与丈夫商量,因资金有限,便决定与村里的一个农业大户合伙经营米厂。说干就干,我向亲友们东挪西凑,凑足了8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我的干劲感染了平日很少干农活的丈夫,米厂上了轨道。年终时,两家各分得了3万元,这是我从商的第一桶金,捧着这第一桶金,我唯有激动。当时的我特别兴奋,因为以前从没挣到过这么多钱,当然,也不会喜极而泣,因为我眼泪早在以前种田、种地的时候流干了”。

1998年,樊家米厂的产值比96年翻了一番。这个时候,樊家预制厂生意不景气,老板对外宣称要卖掉预制厂。有了经商经验的我听闻此消息,心里又有了想法。这一次,丈夫没有爽快地答应。因为我们对预制厂的经营模式与理念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经营预制厂的风险太大,手头上的资金还不够独自买下整个预制厂。几个大难题像拦路虎一样拦在了我的面前。我还是不想放弃,我说:“机会是要自己把握的,办法总比困难多,资金不够就去借,不懂技术就去学”。一个星期后,我将米厂的全部股份卖给了合伙人,花10万元买断了樊家预制厂。工厂经营没多久,我丈夫在一次运输预制板的时候砸伤了行人,赔掉了一部分钱,这对我们的经济上简直是雪上加霜。当天,我的情绪很低落,只有茫然。7名工人等着要工资,还有好几万的借款需要还清,预制厂不得不经营下去。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再次鼓足干劲。见丈夫有意要放弃,我便耐心地开导他,两人共进退。一年的努力,他们还清了所有借款,以后挣的钱可以自己存下来了,我露出了疲惫的微笑。由于我的销售方式较为灵活,复兴和双龙的顾客都闻风而来,回头客接踵而至。樊家预制厂的生意越来越好,与此同时,周边的几家预制厂生意大滑坡,有几家甚至经营不下去了。一人富了,就应带动周边人,实现共同富裕。有过类似经历的我见状,联营了从黄桥到梦溪的8家预制厂,质量标准统一化,水泥定点采购,方便顾客就近购买,始终坚持质量第一,顾客至上。如今,这8家预制厂都有了生机,而樊家预制厂的年产值已达150万元,纯利润超过20万元。

2005年,梦溪镇党委、政府提倡农户大力发展养殖业。我与丈夫商议后,拿出100万元,在樊家村投资了占地面积50余亩的养猪场,从猪厂出来的有机肥料,送给了村里的百姓,让他们倒进田里,促使农作物更好地生长,实现了有机肥的合理利用。目前,猪厂每年带给我的收入达120万元,纯利润超过22万元。

2007年,我的丈夫被选为樊家村的支部书记,如此一来,家中的活得由我全权负责了,针对这样的安排,我并没有向丈夫抱怨,反倒是经常宽慰丈夫。2008年,丈夫拿出家里的10万元入股了当地的砖厂,年终分红6万元,当丈夫把钱递给我时,我说:“我们是樊家村的一份子,就应该替村里做点什么,现在村里的经济不是很景气,就当那10万元是村支部入股,这6万元就存入村里的帐户吧。”听完我的话,丈夫没有再多说什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

梦溪镇的敬老院在我的家附近,我会经常去那里看望那些老人,陪着他们话家常。夏天的时候,给他们送去蚊帐;到了冬天,就把家里的棉被和棉衣给他们送去,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现在国家出台这么好的惠农政策,党委、政府对我们创业者这么关心,我们的发展,脚步一刻也不能松懈。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规模经营,在建设新农村中贡献一份力量!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