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30日,在毛泽东广场举行的“韶山市纪念建党89周年暨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承诺大会”上,一名教师代表站在毛主席铜像下庄严承诺:“积极投入‘创先争优’活动,当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实现韶山教育强市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她,就是韶山学校小学部党支部书记、校长向燕。
认识向燕的人都说她身材小巧,弱不禁风,可恰恰是这小巧的身躯谱写了一曲曲的优美弦律。
开拓创新 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向燕十分注重学生德育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整合作用,建立起学校德育工作党支部、大队部、班委会 “三条德育主线”,形成了“红色传人”的办学特色。她一方面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展“毛主席我们怀念您”、“九九护青松”、“红领巾义务服务队”、“我把幸福告诉党”等“红色”活动,引导德育形成韶山的教育品牌,通过全国的“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全国“红领巾积分行动”、手拉手联谊活动等大型青少年体验活动,促成韶山与全国各地形成德育资源网络的合力,另一方面从科研角度探索学校管理途径,先后主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红色传承”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用》等课题研究,《湖南教育》、《湖南小学教师》、《教育与科研》等杂志对课题给予高度评价,课题成果评选获湖南省一等奖,编写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手册》一书在全市推广发行。
2003年,向燕担任了韶山学校小学部校长一职。走上校长岗位后,她更是坚持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倡导学校形成“红色传人”的办学特色。通过学校校本课程的开设及“我是韶山小主人”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孩子人人会讲毛主席的故事,会唱毛主席的歌曲,会背诵毛主席的诗词,会讲韶山的景点介绍,许多游客称誉这里的孩子个个都是“小小红色讲解员”。
不辞劳苦 一心一意谋求发展
向燕刚做校长的那一年,儿子才两岁,一头是学校刚接手的千头万绪的工作,一头是希望她能悉心照料的家庭,在校长与母亲这两个角色的之间,她更多的选择了前者。学校刚接办初中时学生没有课桌上课,她冒雨带老师坐着敞蓬大卡车去湘潭市四中搬运他们更新下来的课桌椅;老师办公桌不够时,她托人找到湘潭高新区国税局的领导,要来了几十套整齐的办公桌凳;在“一号工程”方案定型初期,她三进工程指挥部反映情况,请求将处于核心景区当中的学校作为人文景点纳入工程整体建设规划;为解决学校接办初中的教室问题,她先后两次丢下年幼的小孩前往广州棠下,让投资百万的棠下楼巍然屹立于校园里;为偿还学校的基建负债,她大年三十晚上冒雨敲开韶山管理局局长家的大门,启动一位正厅级领导带她走进省城,争取到了50万元的财政资金;为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她不下十次走访党的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毛雨时书记和学校周边行政村的村主任,动员四个村的村领导出资五万硬化学校操坪,让学生做操时不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为更新学生60年代初的旧课桌椅,她用一心为校的赤诚之心感动了大连金大木业集团,200套崭新的实木课桌椅由他们免费做好并运送到学校;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她到深圳争取捐资,号召全国少先队员收集分币,建起了一栋耗资300多万元的综合教学楼,为学校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就连到上海参加校长培训时,她都利用学习之余的时间3次走访湘潭驻上海办事处的领导,引进了上海惠天然投资有限公事捐赠23万的数字语音教室的项目;为了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她还诚邀校友和有识之士到学校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
向燕,韶山学校小学部党支部书记、校长。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一位年轻校长,她全身心投入到新的更加艰巨的工作中,接受了人生中新的挑战,实现了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