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是对孩子错误思想、行为的一种否定,目的是使孩子改正错误,使其健康成长。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孩子生来是好的,同时也是无知的。”的确,孩子来到世界上,心地纯洁,对人间是非曲直一无所知。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批评时一定要合情合理,否则易伤害孩子的童心,不利其健康成长。
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批评才算合情合理呢?作为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应注意以下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目标要明确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应就此进行分析,可根据错误的大小进行批评,使孩子明白为什么犯错误?犯了什么错误及其危害程度,千万别无休止地重提孩子过去的错误或提出与此无关的事。否则,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态度要冷静
孩子做错事后心理比较紧张,家长应体谅孩子。批评时,一般声音要低,语速不宜过快,忌大喊大叫,甚至打骂孩子。若用低声调,显得和蔼可亲,让孩子感到你对他有信任感和平安感,这样既能增进与孩子间的亲密感,又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语言要简明
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远不够完善,所以批评孩子时,应简单明了地指出其错误所在,一般不宜讲得太深奥,否则孩子不易听懂其中的道理,收不到批评教育的效果。
批评要及时
孩子记忆力虽好,但遗忘性也快,做错事时要及时就事论事,给予批评,不能等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才批评,最多只能间隔1-2天,如孩子都忘记很久才给予批评,这样批评的效果就不佳。
要尊重人格
孩子虽小,也有人格,也有自尊心。如果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很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不愿接受家长的批评。切忌在众人面前出孩子的丑,尽可能在没有第三者在场时进行教育。此外,孩子幼小无知,做错事是很自然的,是不可避免的。家长应多从正面进行教育,为孩子寻找楷模、样板,注意正面强化。千万别讽刺挖苦,以免伤害天真的童心。
要表扬优点
批评孩子时,不能持全面否定态度,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批评前最好先表扬孩子一两点优点,再指出缺点,将批评与表扬相结合,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
孩子的童心是幼稚且纯洁的,父母应是他们的朋友,正人先正己,父母心地无暇,洁言洁行,才不至于玷污孩子纯洁的心灵。批评孩子是一种教育艺术,如何恰如其分地进行批评,做父母的应把握好一定的尺度,才会有良好的教育效果,让孩子知错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