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月华:这位“编织大娘”不简单
作者:慈利县 宋世秀 王昊      发布时间:2017-02-10 15:15:13

她是年过70的古稀老人,她叫佘月华。

她中年创业,在毛线手工世界里,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她想让更多的农民工、下岗工人、残疾人都学得一技之长,解决生存出路问题。

2016年12月24日,由恒源祥集团和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共同主办的“编织编爱”首届全国绒线编织大赛决赛暨全国最美毛衣评选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68名民间编织高手汇聚京城,“竞速”编织。佘月华便是这68名高手中的一员。这次,她与另外两名同行一起代表湖南省参赛,并获得了“速度赛”优秀奖。

29年如一日,她对编织样样精通

佘月华与编织结缘已有29年。

1988年,42岁的佘月华提着塑料袋,从老家石门县花薮乡来到慈利开始创业。由于从小就喜欢织毛衣,她决定从事与编织相关的行业。那年,她用东拼西凑的178元钱买回了一台联想牌二手编织机,从此开启了她人生中的编织之路。

佘月华的针织店在慈利县城的荷花路,十多平米的小店里,桌布、窗帘、车座垫、衣服、鞋样样俱全,全部为手工编织而成。

这就是她所有的心血。29年里,从摆摊设点到开设门面,从简单的编织到如今勾、编、织、绣样样精通,佘月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热情和努力。每天7点前开店门,夜幕降临才休息,佘月华说,“一年365天,我的编织工作没有一天中断过。”

如今的佘月华,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依旧要靠着床头编织一会儿。“最初只是想凭借这份手艺养家糊口,后来织着织着就割舍不下了。人嘛,难得有一件事能从头做到尾。”佘月华说。

“我一定要坚持做下去,把这个手艺传给慈利有这个爱好的人。”

待人真诚,广纳徒弟3000多人

创业过程中,佘月华曾一度坚持不下去,但她遇到了慈利的好心人,“在我困难的时候,我得到了慈利人不少帮助。”

随着佘月华店里的编织品品种不断增多,想跟她学勾鞋、勾座垫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只要别人向她请教,她从不保留,手把手地教,还经常借书给她们看。

为了让那些农村妇女、下岗工人、残疾人安心地学习编织技能,佘月华把她们勾的鞋子、座垫全部回收再由她统一销售。有些没勾好的,她便拿回家给自己家人用。由于她待人真诚,很快便名声在外,还有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抢着拜她为师。

从1998年开始收第一个徒弟,如今快20年了,拜她为师的已经有3000多人。就连她的大儿媳,当年也是她的徒弟。

针对市场需求,什么样式的鞋子卖得好,什么颜色的座垫卖得快,佘月华都会第一时间告诉她的徒弟。为了不断创新,她每天都在思考研究新品种、新花样,用毛线、珠子制作的十二生肖动物、果盘、花朵,都成了一件件手工艺品。

零阳镇民和村的刘兰玉就是佘月华的徒弟,因为身体原因她行动不便,拜佘老为师学得手艺后,她一边在家照顾孩子上学,一边做些手工编织的活,每个月也有五六百元的收入。

另一个徒弟小欧目前在广州一家工厂里打工。六年前,她邀了几个同伴一起满大街寻找佘月华,专门学习勾鞋子。如今她在工作之余勾鞋子卖,每双卖到七八十元,用小欧自己的话来说,“收入有效增长了”。

“年轻”的老人,一直在与时俱进

如果不是她自己说出来,记者无法相信眼前的佘月华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

参加比赛时,列车抵达北京后,佘月华在火车站淡定地打开滴滴打车APP,轻轻松松就找到了组委会提前安排好的酒店。会用滴滴打车,会用微信与自己的众多徒弟交流编织技术,还会自己制作音乐相册,佘月华和年轻人一样,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探索这个世界。

前些年佘月华还经常出去旅游,如今她把精力都放在了那方小店里。有空的时候她便掏出手机,通过手机来了解世界。“以前用的手机内存只有16G,总是提醒我内存空间不足,”老人手中拿着的是时下最常见的触屏式智能手机,她不仅拒绝功能单一的老人手机,连配置不够都瞧不上眼,“所以后来我就干脆换了这个64G的。”

采访中,佘月华通过微信给记者发来了自己制作的音乐相册《佘月华手艺作品录》,里面包含了她最新编制的作品和过去最满意的作品,看得出来她对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很用心。

如今已年过七十,孩子们都不想再让母亲吃苦,开汽贸店的小儿子甚至决定关掉母亲的小店让她安享晚年。佘月华已经想好了对策,“如果他们一定要关掉我的店子,我就成立一个工作室,专门展示我的产品,专门带徒弟。”

木心的《从前慢》有一句话:从前的日子过的慢,慢到一生只能做一件事。对佘月华来说,她这一生也只做了一件事,那便是传承编织手艺,帮助他人致富。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